侠之大者,当为国为民。
“祖父,夫君,我也去。”楼苏叶追上孙彧峣和孙道义。
孙道义忙朝孙媳妇挥手,阻止楼苏叶,这种活计是大老爷们干的事情。
“哎呦,书叶呀,你就不用去了,外头怪冷的,路滑不好走,人也多,挤到你就不好了,你在家里好好呆着等我们回来就好。”
楼苏叶看着众人肩扛手提去坐马车的背影,脑中灵光一闪,喊上枣儿杏儿孟冬和阳春去香满楼,香满楼在城内,不用出城。
枣儿杏儿孟冬和阳春这四人是楼苏叶的陪嫁,跟着她一起到了孙府。
因着府中的马车都被彧峣和孙道义占用,五人只能走着去香满楼。
城内的道路差不多清理干净了,但路是真的滑呀,加之不断有积雪从树上扑簌簌落下,清理干净的路面又有了积雪。
原本需要一炷香的功夫走到香满楼,今日,她们五人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到香满楼。
路上,但凡看到米粮铺子、绸缎铺子和布行,这些铺子前面都挤满了人,都在排队买米买布。
下雪前,因着旱情不甚严重,米价从十五文一斤一路涨到二十一文一斤,现在米价猛地涨到了四十五文一斤,布匹的价格也翻了一倍不止。
五人来到香满楼,拍开食府的门,把守在食府的人都叫上,马上开工。
虽然两位厨师和他们的徒弟不在,但是孟冬和阳春之前就一直在食府做工,两人负责铺面,楼苏叶和枣儿杏儿则进厨房,今日只售卖香汁排骨套餐,价格不变。
菜单上其余的菜式暂不供应。
楼苏叶又叫守在食府的三位下人在门口支起一口大锅,给路人免费提供一碗稀粥,想喝粥的都能喝到,只是需要排队。
香满楼就这样匆促地开门营业了。
大冷天的,路过德胜街的百姓,各府外出采买的或是出来打听消息的奴仆,大多都会在香满楼的门前排队喝一碗粥,暖暖身子。
有那些实在是饿了,路过香满楼又不缺钱的人会进来吃一份套餐,垫垫肚子。
“咦,香满楼的吃食竟然没有涨价!”有食客惊疑。
“是呀,香满楼的东家真是厚道呀,现如今,哪个铺子不趁机涨价狠狠赚上一笔呀。”有食客附和。
“是,是,是,香满楼的门外不是在施粥嘛,厚道呀,听说城门口也在施粥,那里聚集了很多附近村子的村民。”
“天这么冷,家中开火不容易呀,冷锅冷灶,柴米油盐都涨价了,我家离这里近,我去把家人都叫来,不开火了,就在这里吃,不贵,吃得还好。”有食客笑着说。
“对对对,我也将家人叫来这里饱饱吃上一顿。”
国丧过后开业第一天,香满楼的生意还不错。
第二天,依旧是彧峣和孙道义领着人去城门口施粥。
楼苏叶几人去香满楼,两位厨师和他们的徒弟也来了,楼苏叶便不用呆在厨房,把厨房交给他们。
城门口,人头攒动。
越来越多的人聚到城门口,排队领粥。
施粥的也不止昨日孙府一家。
听说城外有百姓因为暴雪吃不上热饭,且孙府已经在城外施粥,他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加入施粥的行列。
世家大族,勋贵之家最好面子,暗自攀比,不想被旁人比下了去,遑论各个府中还有那吃斋念佛为家人祈福乐善好施的老夫人和夫人们。
当然了,真心帮百姓的世家也大有人在,比如护国公府同乐家。
封家三房老夫人向氏也命人在城门口支起了一口大锅开始施粥,为她好不容易捡回来的孙子积德祈福,保佑孙子平安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