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看了看前方的杨鸣,而后压低了声音对身边的人说道,
“我偷偷告诉你们,你们可别告诉别人啊!”
“嗯嗯,放心!咱们爷们儿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嘴紧!”
“我也是!”
李景隆微微仰头,得意道:“告诉你们,我叔父可是堂堂大明国公!”
“国公?大明立国这么久,皇上近些年没有册封国公了吧?”
“是啊,你别是吹牛吧?”
忽然,一人神色一怔,错愕地看着李景隆,支支吾吾问道,
“慢着,小公爷,你说的,该不会是皇上近些日子,才明旨册封的运国公吧?”
运国公的名头,在如今可谓一时无两。
不到三十便被皇上册封为国公。
虽然如今老朱对朝廷可谓一眼而定,但毕竟还有人心向背的问题。
因此,在册封杨鸣的时候,也是将杨鸣的功绩一一摆了出来。
如今每年解决无数战后伤残士兵的鸿运酒楼,应天城外的工器作坊,还有大明的皇家海军、东征计划,甚至就连现在大家不缺花的银子等等。
可谓桩桩件件利国利民的壮举,都与杨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甚至,就连如今朝中炙手可热的征西大将军新民侯徐膺绪,都是他教导的。
现在独自统领大军在外,南征北战,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劳。
是无数勋贵二代们向往崇拜的对象。
在场很多人都没见过运国公,可是众人没想到的是,那只在听闻中甚至于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传说中的人物,就这么突兀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朝班里。
试问,叫人如何不惊诧。
李景隆颇为傲娇一仰头。
“没错!我叔父正是运国公!”
“征西大将军,新民侯徐膺绪知道不?那就是我叔父一手调教出来的!”
“而且,叔父先前也夸我有大将之风呢!”
听着李景隆的话,众人惊诧之余,皆是拱手道贺,称赞起来。
“小公爷果然天纵奇才,能得运国公夸赞!”
“是啊!小公爷今后必能子承父业,再立功勋!”
“小公爷真厉害!”
不少人想着上前套近乎,不过因为没有李景隆的脸皮,只得转而大声奉承起李景隆来。
众人热切之际,却是无人发现。
在龙椅背后的衣衫屏风里,正有一双眼睛,正在紧紧盯着朝中上朝之人的一举一动。
时不时的,还在自己手中的册子上记录着什么。
……
不多时,又有皆是身着蟒袍三人,并肩走了进来。
三人一进殿内,明显比杨鸣刚进来的时候要好很多了。
不像杨鸣不显山不露水的,朝中几乎没人认得他。
而此次进殿三人不同,只看那一身衣裳,大家伙便都知道,这三人都是当朝实权王爷。
不少官员纷纷上前见礼,好不热情。
为首的秦王朱樉鼻孔差点没冲着天上,对周围人的热络更是爱理不理。
晋王朱棡双目游走,明显有些心不在焉,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想着散朝后吃啥的问题。
反倒是脸上早已有着络腮胡子的燕王朱棣,脸上一直堆满了笑意。
面对一些官员的讨好,热情地点头,不住朝着见礼的官员回礼。
忽然,朱棣眼前见到前方勋贵之首的位置站着的人,顿时一亮。
连忙对着秦王今晚说了几句话,而后快步来到杨鸣身边。
对着杨鸣笑着拱了拱手。
“运国公!好久不见啊!”
杨鸣微微一愣,看着来人明显是位王爷,一时间竟是没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