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字挺长的,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自1979年十二月由总工程师提出共同富裕奔小康的理念后,全国都开始实行起来。
而位于川省、眉市、寿县下辖的清港镇自然早早就收到了这份红头文件,但清港镇一没有工厂,二没有其他资源,因此该穷还是穷。
但清港镇镇府依旧给全镇二十一村子下达了指示,并且三年还要评选一次哪个村做的最优秀。
往年李家村不说最差,那也只是中等,两头不出挑的后果是待遇还不如那排在末尾的村子。
毕竟排在末尾代表穷,还能理直气壮的问镇上要些支援和支持,而他们李家村排在中间,那真是姥姥不疼爷爷不爱,根本不受关注。
“以前我对这个没什么念想,咱们李家村的情况小三子你也是知道的,多的资源那是一分都要不下来,但今年可就不同了。”李天和指了指文件道。
“那咱们今年能得个优吗?”李淮边翻开文件,边期待的问道。
评选分为优、良、差,优自然是最好的,只选一个能从清港镇手里获得五万块全村补贴,用于修缮村子的公共设施。
评价良的村子那就多了去了,能得个流动小红旗奖励,和镇长的亲自勉励,倒是最差的三个村虽然没有钱,但还有些隐形扶持。
就是极其丢人,每次全镇大会挨个上去挨骂,比如清港镇最穷的五马村甚至有句顺口溜,嫁人不嫁五马村,嫁去五马吃糠又咽菜,别提多难堪了。
“肯定的!我可打听过了,今年赞成村缴的税最多。”李天和笑眯眯的说道。
“我记得今年办这个养殖场咱们免税了?”李淮惊讶道。
“是免了,还免了三年,毕竟咱们从前得的良。”李天和点头道。
“那怎么还说税最多?”李淮好奇问道。
“虽然免了,但是要报上去,这么一对比可不就咱们的最多?”李天和笑眯眯说道。
“还真是,我记得那方塘村有个养鸭厂才一直第一。”李淮道。
“对,那方老头这次可嘚瑟不起来了,那五万块咱们李家村这次要定了。”李天和语气笃定。
“村长说的,耶稣都留不住是吧?”李淮忍不住想起前世的梗,笑道。
“什么耶不耶稣的,佛祖也不行。”李天和好笑的拍了李淮的肩膀。
“你看看。”李天和指了指李淮拿着的文件。
“好。”李淮笑着点头。
文件开头是冗长的官方话术,各种精神文明之类的,最后李淮在附件里才看见村长让他看的用意。
“您推荐这次由我上台致词讲咱们李家村的发展?”李淮看着上面发下来的同意书,惊讶道。
“对,由小三子你来最合适。”李天和点头。
“可是,这一般是村长您的活。”李淮道。
“小三子,你现在才是咱们李家村的主心骨。”李天和认真道。
“不行……”李淮还没说完,就被李天和打断。
“我还有一年退下来,下一任我已经报上去了,就是小三子你。”李天和道。
“?”李淮惊讶。
夏国官场是个论资排辈的地方,有能力也得有年纪才行,不然不可能上去,因此李淮对李天和的话极其惊讶。
因为一般来说要么换人,要么村支书兼任都行,还从没听说十八岁当村长的。
“没事,咱们小村子,上头只说能带咱们李家村脱贫致富就行。”李天和拍了拍李淮的肩膀道。
“那明军叔那边。”李淮下意识要看李明军。
“我和村长一起提议的。”李明军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两人身后道。
“还有我。”孙强军也笑着道。
“这……”李淮这下是惊讶了。
“我都说了你小子现在才是咱们李家村的主心骨。”李天和哈哈笑道。
这下李淮没有推脱的理由了,就是脑子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我这就成下一任村长了?”李淮脑子有些迷糊的想着。
“好。”李天和一拍李淮的肩膀,接着道:“小三子咱们就从这个示范村第一开始。”
“好。”李淮突然觉得肩膀有些重,下意识抬头看向高台下。
高台下李家村的村民们个个满面兴奋坨红,不用细听就知道在说一些好事,时不时看向高台的目光更是充满了崇拜和憧憬以及期待,特别是在看向李淮自己的时候目光更是晶亮。
“这种感觉好像还不错。”李淮暗道。
“小三子别担心,杂事交给你明军叔我,不过做生意我就不行了。”李明军道。
“安全我来。”孙强军道。
“谢谢。”李淮认真看向三人谢道。
这次李天和等人都没说话,只拍了拍李淮的肩膀,然后就下台了。
“走,青青。”李淮深吸一口气,扭头看向一旁乖乖坐着等的宋青青。
“好。”宋青青不等李淮过来就扶住肚子站起身走过来。
“我们在后台呆一下,等你歇会再回去。”李淮扶着宋青青下楼梯后就待在了高台后。
这个位置既不会被前面晒谷场里的李家村人看见,又能清晰的听见大家的议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