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海上遇袭(1 / 2)

侠行水浒 毅铭情 2626 字 10个月前

大海非常美丽,不管它是平静或愤怒,它都像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当春日的骄阳从遥远的天际缓缓升起,金色的朝霞更是给这个蓝色的世界披上一层绚丽彩衣。

两条战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驶来,碎烂的风帆,残破的甲板,它们看起来像是刚刚经受过一场战火洗礼,随时有可能沉没,而两艘战船后边还有五六条挂着海寇旗帜的快船,那些狰狞的投石机和火石炮令人望而生畏,甲板上严阵以待的弓弩手也随时准备着发起射击。

“诸位大人!我们的战船已经难以支撑,瞭望手刚刚来报,说是看到远处有一座小岛,不如先退到岛上再从长计议!”王环充的语调隐含焦急,他是登州知州王师中的儿子,也是平海水师的将领,有着丰富的海战经验,自是很清楚战船的情况。

王环充的前方就是船尾,此刻正默默伫立着五人,有奉命出使金国的大宋使臣马政和马植,也有奉命护送两人的朱伯材、曾夤和张叔夜,眼下他们皆是眉头紧皱,眉宇间满布忧色,当王环充的声音传入耳中,马政更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长叹。

“环充!此地距离沧州海岸已经不算远,最多再有大半天就能到岸,便不能再坚持一下么?“

王环充苦笑着摇头:“着实无能为力,船舱的漏水很严重,海水随时有可能把船板冲破,若再不寻地方停靠,我无法保证船只不会沉没,是时我们没有落脚地,更没有办法抵挡假扮海寇的辽国人。”

站在马政左边的朱伯材低声插话:“呼延庆将军是什么意见?”

呼延庆是平海水师的厢都指挥使,不仅是大宋的水军名将,也是开国名臣呼延赞之后,其人文武双全,能言善辩,精通多国语言,因而随同出使金国,不过他此刻不在这艘船上,而是在旁边那艘装载金国使团的船上。

王环充是呼延庆的下属,听到朱伯材询问呼延庆的意见,他急忙回说:“呼延将军已打出旗语,意思也是要我们在无名小岛靠岸。”

静静倾听的曾夤没有急着发表意见,三十多岁的他能与朱伯材平起平坐,成为执掌皇城司的两大重臣之一,自是极度机敏,皇帝赵佶甚至愿意把自己的长女,也就是嘉德帝姬赵玉盘下嫁给他。

他在心里仔细权衡之后,语调坚决地道:“不能再犹豫,先靠岸再说,上岸至少还能一搏,若真是沉船,我们毫无反击能力。”

“困守孤岛亦是死路一条,茫茫大海,我们形同放弃活路。”马政说出了众人都在担心的事,他有勇有谋,生性稳重,因而被皇帝赵佶选为出使金国的领头大使。

众人皆因他的话而沉默。

许久。

始终不曾吭声的张叔夜突然开始卸甲,而且斩钉截铁地说:“大家先护着金国使臣靠岸,我带些弟兄乘坐救生小船突围,争取赶到登州向平海水师求援。”

张叔夜是海州的知州,或许权力不大,但无人会轻视他,不仅因为他出身名门,武功极高,更因为他们张家曾一度扳倒蔡京,迫使蔡京丢官隐居,只是由于某些复杂的原因,蔡京终是官复原职,而张叔夜也随之被贬为知州,虽说最终结果是输,但蔡京对待张家人也没敢过分,足可见张家的地位。

王环充明显很认同张叔夜的提议:“张大人的计划可行,这里距离沧州海岸确实不远,再加今日天气较好,没有太大风浪,救生小船足以赶到沧州,问题在于救生小船会被假扮海寇的辽国人看到,若他们集中炮击,突围的可能较小。”

朱伯材沉声追问:“我们总计有多少艘救生小船?”

“四艘!”王环充回道。

“那就分成四个方向突围,我就不信一个人也突不出去。”朱伯材环视众人道:“形势如此,已然没有选择,我、曾夤、张叔夜和童贯派来的雪玲武功最好,不如就由我们四人分别带人突围,其他人与金国使团退守无名小岛,撑得越久越好。”

众人暗暗思量片刻,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得点头同意。

很快。

两艘战船开始朝无名小岛全速前进,跟在后方的辽国人察觉到他们的意图,追得越发快捷,好在大宋的造船技术比较发达,战船已有很多应急机关,当确定要放弃战船之后,这些机关便被用上,再加王环充果断下令扔掉投石机和火石炮等重型武器,航行速度自是大大加快。

临近无名小岛的时候,四艘救生小船近乎同时下水,朱伯材、曾夤、张叔夜和雪玲分别带着十多名侍卫扬起小风帆、划起船桨,呈扇形朝四个方向突围,而金国使团和大宋使团的人则匆匆靠岸,试图抢占岛内的制高点。

扮作海寇的辽国人识破了他们的意图,集中起火石炮攻袭四艘救生船,由于朱伯材走的方向距离辽国战船最近,所以他也遭受到最多的攻击。

“砰!”

一声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