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自己的教育,那是相当的严格。陈子鸣感觉从小到大,父亲的形象就说书人口中的阎罗王一样。他不明白,为什么那帮朝廷的大臣们硬是要说父亲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呢?
在陈子鸣的眼中,父亲一直是板着一张面孔,有时候看上去还有些叫人害怕,这怎么就平易近人了呢?
至于礼贤下士……他更是记得,小时候,有次与丫鬟几个踢蹴鞠,去捡蹴鞠时,偷看到有个家仆犯了错,被父亲叫人打了一顿。之后便再也没有在府中遇见过这名家仆了。问及他人,要不不知,要不就缄口不言。他还亲自跑去父亲跟前问,却被父亲一顿呵斥!
他就感觉父亲挺可怕的,并没有别人口中那样慈眉善目。
他刚坐下翻开书,就想到父亲叫他去参加金秋的考试。不知为何他对于功名利禄什么的一点兴趣都没有,盖是他不知道有了功名能做些什么。觉得那些个叔伯父们整日里东奔西走的挺忙也挺累的,但具体做了什么事吗,好像也看不出来。
忽然想起陶渊明的一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所以他们到底真正快乐吗?
陈子鸣将经书合上,拿了另一本出来,乃是抄本晋代的《搜神记》。这本书对他来说就像宝贝一样,每次一打开,就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有英雄少年,有人鬼情恋,有侠肝义胆,又有舍身取义。总之,填补了他的精神世界,这远比那些枯燥无味的儒家典籍要精彩的多。
他觉得能写出这种神魔精怪光怪陆离的世界的人,那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的想象力以及他的知识面定是很大的。陈子鸣对于这样的人很是敬佩和崇拜。
如果他也能拥有这样的超能力该有多好。
只可惜,这么精彩的书被世人视为“闲书”,将四书五经奉为至宝。无非是科考考的是四五书经,不是《搜神记》罢了。所以人们读书就变成了功利性,而不是自发地觉得这本书好,值得一读。这样的读书,在陈子鸣看来,很可笑,那些因四书五经考取功名的人,最终谁还会回过头来去看四书五经呢?终只是几本工具而已。
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最后还是回到了书上。
陈子鸣是非常厌恶这种口是心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那些读书人自我标榜有多爱读书,多是叶公好龙罢了。
“啪嗒”一颗小石子飞上来,砸在了窗框子上。陈子鸣心中一喜,赶忙将《搜神记》合上,藏起来。随后来至窗边,开了窗。
“陈子鸣,下来,一同去玩!”
陈子鸣所在的屋子刚好贴着院墙,这院墙外便是街巷了。就见一个三十岁上下模样英俊的男子向其招手。身旁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邋里邋遢的瘦和尚,另一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刘清波!”陈子鸣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