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澜重重地呼出一口气来,他抚着额头,这回是真的有点头痛脑胀了。
“你这问题问的……读书人只会细品圣人之道,怎会关注……”
还没等王庆给自己狡辩完,就听得宋小妹清晰而又有力道的声音说道:“一共二百零一个!”
底下有书呆子刚好随身揣着一本《论语》,立马翻阅数了起来。
宋小妹又对丁澜说道:“丁大人,你我只是分工不同,并无贵贱之别。你做官,为百姓谋福利,是你的职责所在;我做妆师,使人变美,使礼更昌,是我的职责所在。如若只有读书的、为官的才是上品,那么古之神农、鲁班、华佗等人要趋于何位呢?没有他们,恐怕我们现在,一个普通的风寒就能夺去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没有他们,我们现在的木匠师傅的工具就少了一半,桌椅板凳床榻案几之类怕不会做得那么顺畅了,我们的生活也不会那么便利了。大宋需要读书人,但也需要百工,状元不只出在读书人之中,也出在各行各业里!”
宋小妹的话语软了许多,丁澜也不似刚进来时气焰那么盛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会去冷静地分析,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
宋小妹说的不无道理,若这世界只有读书人,没有百工,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再仔细想想,自己穿的戴的吃的用的……地需要人去种,桌椅板凳需要人去做,衣服需要人去裁,头发需要人去梳啊。自己即将卸官告老还乡,到时候的他回到老家不也是与夫人二人躬耕垄亩,采菊东篱么。
这样想想,不觉笑出声来。这笑声不是针对宋小妹,而是自己。万万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被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给教育了。今日这番事不就是那该死的虚荣心和面子闹的么?
想当年,似宋小妹这般年纪的时候,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人情世故以及面子不面子的呢?
丁澜站起身来,默默地走下舞台。王庆急了,赶忙追上去:“大人,我们就这样算了?她这是骑到你头上来了呀!”
“算了……老夫年事已高,这舞台还是留给年轻人吧!”
宋小妹虽然看不到丁澜的表情,但她猜测,这位丁大人应该是强装着坚强。想想自己是不是说得有点……呃……过分了,有点……呃……装那啥了。
“大人,她身为女子,这是有违《劝诫令》的呀……”王庆似乎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小樊楼,还在试图让丁澜重返“战场”。
“《劝诫令》?”丁澜看着小樊楼外的天空,万里无云呢,是个好天气,他轻轻一笑,“劝诫得了谁?”
“二百零一!真的是二百零一!”那位捧着《论语》数“子曰”的读书人在人群中兴奋地嚷道,人群又是一轮的炸锅!
“我……”王庆的瞳孔地震了,还好此时他已经出了小樊楼,要不然真不知道该往哪里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