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二十五年的夏天,西园里郁郁葱葱,花红柳绿,蝉鸣蛙叫。那时候池塘的水是清澈的,地面上的鹅卵石也是亮堂堂的。
池塘一侧太湖石的深处,是一间明亮的屋子,这屋子便是平日里傅如蕙授课的地方。
几个小女孩在屋子中围坐着,其中一个女孩子念着另一个女孩刚写完的一首诗,“策马琼林宴,挥毫翰墨香。前途何再问,愿学赴三山。”
女孩念完,其余的都发出了一声声惊叹。别人写的都是美景美物,咏花题柳的,唯独她写出了豪情壮志。
“芷鸢,你的后两句,是不是借鉴了易安居士的名句?”有人问道。
谢芷鸢点点头,“正是读了她的《渔家傲》有感而来。李易安的诗词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了。”
一时间,一群小姑娘开始你一眼我一语地讨论起李清照的诗词来。有人问谢芷鸢,为何会对《渔家傲》情有独钟。谢芷鸢道:“这首词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我认为李易安的这首词,对天地发问,倾诉隐衷、寄托情思,感情更加细腻。山河湖海、河汉星云、千帆共舞,气势磅礴。盖有先秦之浪漫,李唐之豪情……”
谢芷鸢忘我地讲述,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有些人懵懵懂懂,有些人一脸惊叹,有些人则被带入了诗词构建的画卷中。
“芷鸢这首诗,写得甚妙啊!”
众人转身看去,只见老师傅如蕙正笑着看着她们。“你可知李易安是如何写了《渔家傲》这首词的呢?”
小女孩们见老师要讲课了,便都围了过来。
“这首词写于建炎四年,那时候兵荒马乱的,整个朝廷都在往南移……”
随着傅如蕙的讲述,小女孩们的眼前好像看到了晚年的李清照,为了不让与丈夫一同收集守护的古董宝贝落入金兵之手,追随着赵构的船只,前往了海上。
海上虽然没有金兵,但是风浪也是极其凶险,随时随地都能掀翻船只,将人吞没。在经历了一个大风大浪之后,海面渐渐趋于平静。因是凌晨时分,海面上的白雾将天海相连,仿佛天上人间通了。
词人就问天上的神仙,这样如浮萍般漂泊无根的日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天上的神仙回应她了,但是却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她要去哪里。词人回答不出来,因为她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只是感叹:路途好像很遥远很漫长,但是留给自己的时间又不多了。这么多年来,写了很多诗词,很多人称赞自己有才学,但这又有何用呢?诗词能治国安邦吗?能使天下太平吗?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吗?或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吗?
好像都不可以……
为今,只有任凭夜风吹来,吹着船只往前走。让这船只载着词人的梦想漂向远方,去蓬莱三山。因为只有那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蓬莱三山吗?”有小女孩问道。
傅如蕙笑笑,说道:“三山……只是词人的心之所往……”
小女孩们有些不明白傅如蕙所说的,她们急切想知道这地方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无缥缈的。孩子终究只是孩子,尤其是这群锦衣玉食的小姐们,她们还无法体会易安居士当年的心路历程,无法体会到外面世界的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