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我做不到。”李虹颖摇摇头:“我觉得小说就是作者自我体现,在描述自己的经历,像他这样我真写不出来。”
“可是我写不出先锋类小说,真的。”钱余亮一脸苦恼:“这种写作手法我感到非常别扭。”
“你?”
钱余亮没有回答,默默拿起刚才自己看的书。
陈虹却说道:“我觉得这样挺好啊,小说就是小说,作者就是作者,互不干涉。”
“流行就是好的?那流行性感冒呢?”廖润博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廖润博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廖润博拿起打印稿翻了翻,突然抬头问道:“这是谁写的?”
“厉害呀,余桦,方老师竟然拿你写的小说做范文?还是没发表的!”李虹颖很是佩服,旁边的陈虹脸上更是露出倾慕的神色。
“郁达夫?我可没那本事,我希望能写一篇,方老师能看上。”李虹颖放下稿件,悠然神往。
星期五下午,方明华按时上课。
站在讲台上,方明华看着台下的学员说道:“同学们,从今天起我开始讲先锋文学另一个重要类型——存在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本来是一個哲学名词,反映在文学领域当中就是注重对个体的探索和思考,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揭露和批判,表达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等。”
“现在,我们就以余桦同志写的这篇《四月三日事件》为例,讲讲这种形式的先锋类小说写作特点。”
说到这里,方明华看着余桦叫道:“余桦!”
“到!”余桦站了起来。
“你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讲伱写这篇小说的构思、布局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方明华说道。
我讲?
余桦愣了下,但还是走上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