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主要是几位评论家还有头部作家像陆遥、贾平娃——贾平娃拿的是他写的《商州》那部小说做例子,讲解他对新现实小说的看法。
为期四天的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最后大家概括出几点:
“但是按照方主编的意思,很明显,将来文坛的主流将又一次回到现实中来。”余桦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躁。
1.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在86年西京召开的中青年作家研讨会上,两人都参加,所以两人也认识,白天研讨听别人的发言,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房间交流彼此的看法。
像余桦、苏童他们基本坐在他静静的听别人讲。
“先锋类小说本质是现代主义,而新写实小说本质上是现实主义,两者本来就是矛盾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形式技巧的差距。”在燕师大上过大学的苏童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
“你一直吃着米饭,现在突然让你吃馒头,当然有些吃不惯。”
两人住一个房间。
“余桦,今天他们讲的这些,你感觉怎么样?”苏童问道。
“说实在,我越听感到越迷惘,和我以前接受的一些写作理念完全背道而驰。”余桦毫不隐晦自己的看法。
苏童心里明白余桦的焦虑。
虽然自己也被归为先锋类小说作家,但是和现在文坛上公认的第五代先锋类文学新锐作家——马原、洪峰、扎西达娃、残雪、余桦相比,自己的“先锋性”似乎没那么足。
既不同于马原的那种虚构的实验,也不像余华痴迷于暴力和戏仿,他的先锋小说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字里行间透着江南水乡氤氲着的耽意倦怠。
如果将来文坛上真的重新回到现实主义写作,那么他的转型压力没有余桦那么大,所以也没有对方那么焦虑。
“要不,我们找方主编聊聊?”苏童提出自己的想法。
“好啊,现在就去。”
此时的方明华正在自己房间正在和白苗谈着作家签约的事。
“我和刘震云、池莉、刘恒、迟子建谈了,他们愿意和咱们签署“大神约”白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