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不斜视地望着浸在夜色里的城市,语气清淡平静:“所以,适应一个新的地方,你用了多久时间?”
沈岁柔轻轻靠在座椅上,唇角弯了弯,“不记得了。人都是这样,一个地方呆久了,慢慢就会随波逐流,融入环境,改变习惯。”
想起什么,她望着马路对面一排排小吃店,对宋沉衍说:“不过也说不准,我喜欢口味辛辣些的食物,既不属于苏城的鲜甜,也不属于京都的浓厚,很奇怪吧?”
“不会。”宋沉衍说,“喜好是个人先天习惯,也不全部关乎于环境的改变。”
沈岁柔赞同地点点头,手肘搭着窗沿,支着额角说:“说起来咱们一会儿要去的那家面馆,我小时候经常光顾,店主是一对很恩爱的叔叔阿姨。”
“每天路过的时候,店里会用收音机放着京戏,阿姨边做面条,时不时边跟着哼两句,叔叔就在门口支个摊儿,给那些放学的小孩子画糖人儿。”
她扯了扯宋沉衍的衬衣袖子,看向他的时候,眼睛很亮,“欸,你吃过糖人儿吗?”
宋沉衍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但沈岁柔懂了,笑着说:“上次我来吃这家手工面的时候,好像还有看到他们店里放着那些老工具。一会儿我问问那位大叔,现在还能不能做糖画。”
那是家开在学校附近的面馆,已经很多年了。
沈岁柔小时候放学还要去参加培训班,有时来不及回家吃饭,偶尔沈母会领她去这家店,吃一碗现做手工面。
面馆的招牌换了新的,看起来干净整洁。门口还是像以前一样,摆着长凳和木桌。
这种老式的东西,在现今的社会可不常见。
但偏偏是这样的不常见,让很多人路过这家面馆,都有种亲切的回忆感。
已经过了十二点,附近很多门店已经早早关门。
沈岁柔和宋沉衍走进店里时,老板娘还在厨房里,为明天的生意揉着准备发酵的面团。
透过玻璃橱窗,看见客人进门,老板娘脱了手套,擦了擦脸上的汗,从后面绕出来。
“吃点什么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