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方知有的时候也会专门抽空,给那些刚入门的小竹匠们讲述一些比较基础一点的编织技巧,一时之间杜良工三个字变成了安宁二县竹工业匠人的代名词。
许悠然除了看书,偶尔会在附近几个县城的竹工艺展览馆去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因为有了许爸爸留下的车,期间还去了两趟重庆。
杜方知最近忙得就像一个陀螺一样,除了每周要去菁语讲学,还要花出一大半的时间练习竹画,台屏、竹屏、竹帘、竹席都变成了他练手的对象。
只要是可以编织图画的,已经源源不断的从他的手上输入了菁语的门店,这些练手之作,居然变成了拉高菁语GDP最重要的一项。
唯一闲下来的时间,那就是筹建新房了,非常感谢苏先生的慷慨赠股,杜方知为了一劳永逸,直接花重金把周围的几间破旧的房子全部给买了下来。
自己设计了一个两层楼的小院,联系好了施工队,进行着旧物拆除,又租下了附近的一间比较宽阔的空房,把家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搬了过去。
等到所有的旧屋全部拆除干净之后,杜方知的图纸也全部做了出来,采用了大量的竹木结构,建一个两层楼的小青瓦院子,院子的大门正好对着外面的主街道,还专门设计了两个车库。
期间,许悠然也提供了不少的意见,给古色古香的小院子原图增添了不少流行的时尚感。
图纸一确定下来,就立马进行着地基施工,因为工钱给的足,修建的速度也特别的快,不过才一个多月时间,就开始建起了主体。
忙的还有杜觉,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操心着杜家再兴,甚至为此不惜装疯卖傻,现在明明已经看到了希望,他却反而没有之前那么执着了。
因为对古文化的熟悉和颇有研究,深受学校的老师学生爱戴,老爷子特别喜欢听那些孩子叫他杜老师,所以主动留在了学校图书室做一名义务的图书管理员。
不但能够把图书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就是一台行走的文言文翻译机器,几乎对所有的学生有问必答,让整个学校掀起了一场古诗文风暴。
离省赛的日子越来越近,苏先生要求他们三位全部暂停手上的工作,进行最后的磨刀训练。
许悠然经过了这几个月的学习和了解,已经变成了一个对竹工艺品博闻强记的小专家。
不管是什么样的作品,只要拿到她的手上,她都能以最快的时间分辨出作品材料的来源,作品编织的手法,作品的地域区别分化,作品的品相价值。
此时此刻她的推广网页,每天都有好几万的流览记录,甚至有不少人在下面进行留言点评,且大多数都是竹工艺制品的爱好者。
许悠然乐此不疲的科普着这一方面的知识,偶尔会把杜方知陈之问他们的作品照片传到推个网页上去,吸引粉丝们进行评论。
时间一长,居然有粉丝直接在评论区询问价格,不远千里专门跑到竹海镇来进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