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2 / 2)

然而,朱标的回答却让李善长差点气结!

“李善长,这些大臣所面临的困扰,并非关乎朝堂上的国家大政吧?”

“日常生活琐事本就不应牵扯朝廷决策,如果事无巨细都需要朝廷裁决,岂不是会让朝廷政务繁复至极?”

李善长惊愕地凝视着朱标,未曾料到自己数月未参与朝政!

如今提出的问题竟然遭到朱标的冷淡回应,甚至言语间还带有些许嘲讽的味道。

“殿下,自古以来,哪有一个王朝不厚待开国功臣的?”

“殿下您饱读诗书,难道不清楚那些朝代颠覆的根源所在吗?”他质问道。

“功臣们历经艰辛创下江山,倘若最终得到的是冷漠与忽视,那么请问天下还有多少人愿意为朝廷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呢?”

李善长坚定地反驳,坚决要一个公正的说法!

朱标内心受到深深震动,他没想到李善长竟然引经据典,用历史教训作为论据,而且他的言辞中充满了警告意味。

在众人眼中,这无疑是一种近乎傲慢的行为挑战。

群臣面面相觑,不明白李善长为何敢于如此强硬表达立场。

他们都清楚,陛下朱元璋最为忌惮有人借昔日功绩向朝廷施压!

此时,朱元璋犀利的目光直射向李善长,然而李善长并未因此退却,而是毫不畏惧地迎上那严厉的目光!

甚至在面对陛下时,丝毫没有流露出应有的敬畏!

因为赵行此举,彻底激起了他的愤怒。

尽管朱元璋极其愤懑,但在沉思片刻之后,却找不到反驳李善长的理由!

因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

倘若对此置若罔闻,很可能触发淮西势力的激烈反弹,甚至有可能与儒家联手在民间掀起更多波澜。

朱元璋沉默许久,终于开口:“朝廷早已赐予开国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丰厚的俸禄,何时曾有过刻薄或怠慢之举?”

“如果没有亏待之处,你们又因何感到不满呢?”

“李善长,你是不是想把你的不满归咎于咱的身上?”

朱元璋明知李善长所怨恨何事,但他不仅不介意这种情况发生,更不会给李善长借此发挥的机会。

回想当初儒家批评朱元璋之际,又有哪个开国功臣挺身而出为他辩护,还不是都袖手旁观?

现在他们遭遇民间百姓的指责,便觉得万分委屈,这简直是双标的表现!

此时,朱标也清醒过来,迅速接过话茬:

“李大人,难道你忘了宋大人也曾多次遭受百姓指责,甚至父皇也曾面临百姓非议,但都泰然处之了吗?”

“身为民众的父母官,胸怀应宽广,否则只会徒增烦恼。”

朱元璋与朱标一唱一和,使得李善长哑口无言。

李善长意识到,继续纠缠这一问题对他并无好处,同时他也看出朱元璋似有意让淮西势力陷入当前困境。

“既然如此,老臣就此不再深究。”

“不过老臣尚有一事禀报。”

李善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