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勾起了朱元璋的伤心事(2 / 2)

“应当明确规定,丧假对象仅限直系亲属。”

群臣闻此建议,纷纷面露难色。

丧假之风在官场早已成为一种潜规则。

家中一旦有丧事,官员们便会借机返乡丧假,实则是炫耀家有为官之人,以满足虚荣之心。

若朱元璋采纳赵行之议,这种现象将荡然无存。

朱元璋凝神倾听,陷入深思。

官员们若频繁因丧假离岗,如何能专心政务?

长此以往,损害的将是国家利益。

他反复权衡赵行的建议,内心逐渐认同。

“赵行所言甚是,命礼部即刻修订丧假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若缺乏约束力,朝廷何异于乌合之众?”

朱元璋一锤定音,无人胆敢违逆。

群臣皆是老江湖,深知此刻唯有顺应朱元璋之意,切不可提出异议。

况且,丧假福利从此消失,众人对此项改革更无半点热情。

毕竟,无疏漏可钻,自然无利可图。

“陛下圣明!”朱元璋话音刚落,文武百官异口同声,齐声颂赞。

“退朝!”

朱元璋不待群臣再有奏报,无心久留,言毕起身离去。

朝会结束,群臣走出皇宫大殿,皆暗自抹去额头冷汗。

若再拖延片刻,恐怕已有官员因恐惧而瘫软在地,今日朝会的压力之大,可谓如山压顶。

虽然朝会结束,但其影响仍在发酵。

督查司雷厉风行,短短一日内便捕获大量涉案人员。

朱元璋铁腕治腐,一旦证据确凿,立刻处决。

京城上空,弥漫着浓重的肃杀之气。

本来这事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影响面也不至于波及那么宽。

关键就在于,这事儿扯上了淮西那帮靠着开国元勋光环混日子,却又像蛀虫一样疯狂啃噬大明江山的勋贵。

朱元璋早就看淮西这群人不顺眼,一直想找机会好好教训一下!

现在嘛,嘿,正巧撞到枪口上,他哪还会客气?

不过,虽说惩处了一批淮西勋贵,可大多是些小卡拉米,根本动摇不了淮西的根本。

说白了,这就是杀几只鸡给猴儿们看看,威慑一下。

对此,朱元璋心里多少有点儿不是滋味。

为啥?

淮西这一派,甭管官大官小,那家伙,团结得跟铁板一块似的,凝聚力贼强。

就因为这份团结劲儿,他们在朝廷里稳稳扎根,愣是让朱元璋这皇帝都拿他们没辙。

他们之间相互庇护,要是有谁胆敢对他们不敬,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脑袋搬家,没二话!

直到胡惟庸那档子事儿东窗事发,淮西派那嚣张的气焰才算是消停了不少。

李善长与蓝玉两人捅了马蜂窝,接二连三地惹出大麻烦,搞得两人如今只能夹着尾巴做人,行事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