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民心,关系到百姓。”
“藩王的威望超过朝廷,封地百姓对他比对朝廷更为拥戴,那自然也对朝廷构成威胁。”
“不过民心这一块,你不必过于担忧。现在的这些藩王还没有那种能让民心归附的能力。”
“所以,我大胆推测,齐王的事情可能与他封地的军权有关,我说得对吗?”
赵行试探性地问道。
赵行话音刚落,朱标顿时瞪大了眼睛,惊讶于赵行仅凭他含糊的几句描述就能洞察到事情的本质。
朱标既惊讶又佩服,但转念一想,毕竟对面坐着的是智谋超群的赵行,想要在他面前耍些小聪明,纯属自讨苦吃。
实际上,朱标并非故意隐瞒,只是觉得这是皇家的私事,让赵行介入是不是恰当?
因此他一直犹豫不决,说话也总是避重就轻,始终没有触及核心问题。
在朱标看来,齐王的事情应该作为朱家内部事务私下处理。
然而督查司已经掌握了相关情况,要想瞒住朱元璋似乎已经不可能了。
一旦朱元璋插手,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朱标不想齐王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却又无计可施。
“赵大人所说确实有道理,只是此事背后还有隐情。”朱标解释道。
“老七的问题在于,他对朝廷政令表面上遵从,实则由其谋士擅自修改后再行实施。”
“好在他行事小心谨慎,如果不是督查司调查时发现了异常,朝廷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朱标详细剖析了情况。
听完朱标的分析,赵行轻轻摇了摇头:“殿下,你这是适得其反啊。”
“你没办法保持冷静,连最基本的判断力都丧失了,才会把原本简单的事情说得如此复杂模糊。”
“依我看,你还是先冷静下来,再做打算。”
赵行并未急着给朱标出谋划策,因为他明白此刻朱标心绪混乱,不适合做决策。
朱标思绪纷杂,明显不是解决问题的良好状态。
朱标默默点了点头,开始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接到消息那刻,朱标的心就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悬在半空,上下摇摆,始终无法安稳落地。
正因这份焦灼不安,他特意将赵行留下,期待从他那里找到破解困境的办法。
待朱标的情绪稍稍平复,赵行才开始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殿下,你看这齐王,先是胆大包天,启用陛下严令禁止的谋士,这是他的第一宗罪。”
“紧接着又在自家封地里私自调动兵马,虽然我们尚不清楚他背后的真正动机,但你为此忧心忡忡,显然事态非同小可,这是他的第二宗罪。”
“你心乱如麻,言辞混乱,我猜测,齐王很可能已经涉足谋逆之事,这是他的第三宗罪。”
赵行目光如炬,话语锋利如刀,直指问题核心。
“他不仅公然违抗朝廷政令,还胆敢擅自篡改后施行,表面看似一切无恙,实则问题已严重到极点。”
“你监国以来,这些深入人心的新政都是你一手推动,齐王的反对,实际上是对你执政理念的公开挑战。”
“他表面上顺从新政,暗地里却阳奉阴违,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以扭曲,使得封地百姓误以为是齐王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