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文学的人民性现在正是处在风雨飘摇中,被很多人口诛笔伐。这一点不奇怪,赞歌式文学没有多少人喜欢,更不要说只有赞歌式文学,天天吃红烧肉也会腻的。
石月河没有多做解释,不要说他所说的人民性是有特指,就是赞歌式文学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这个与时间和方式有关。
黄河大合唱,就是典型的赞歌,没有人说他不合时宜,相反,似乎每一场演出都会激荡起心中那份昂扬。
“师姐,最近诗社有什么好作品,给我说说。”
“诗歌是拿来吟唱的,不是说的。”
社长大人很傲娇,这才是诗人。
“是有几首还不错的,不过和你老先生的小鸟不能比。对了,今天唐淑慧同学,把你的《料峭》带过来了,我准备放在下一期《未名湖诗刊》上,说句你不爱听的,你这首《料峭》也是佳作,但距离小鸟很有些差距。”
唐淑慧这坑货,又开始上天,居然敢自作主张把自己的诗拿给龚依依。
“这首诗,才刚刚完成,还没有打磨,师姐还给我,等我修改后,在给你送过来。”
也许是当时情绪使然,这首诗的确有些问题,转折生硬先不说,意境有些悲悲切切的意思,这种风格并不是石月河喜欢的。
“我看挺好的,刊登在诗社的诗刊上最够了,要的就是真情流露和没有匠气,你的修改版可以发到外面正式刊物上。”
这师姐也不是一般人,抓到手里不松手,原稿和修改稿还是有些区别,原稿更接近作者最初创作时的心境和情感。
眼看抽稿无望,石月河也不纠结与此,一首普通诗歌而已,不值得计较。
“石月河,我前一段把能找到的你的诗歌,摘抄了一份,更加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曹植七岁成诗,你也不差,直觉告诉我,你应该还有很多诗歌没有发表,对吧?”
都说诗人是感性动物,龚依依所料不差,石月河的本子里至少还有二三十首已经完成的诗歌,不完整的少说也有白首左右。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写出来不满意,没有修改的,也有还算满意,但不合时宜的。不完整的大多也接近完成,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稿。
总体质量当然没有已经发表的高,但其中并不乏佳作,尤其是当时不合时宜的,现在拿出来很应景。
“师姐慧眼,的确还有一些初稿。”
“你有没有想过,把发表过的和未发表的整理成册,出版一本诗集,像小鸟那样的质量的可遇不可求,你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任何一个诗人诗集中的作品,都是有高有低的。
我和咱们学校出版社的人很熟,你要是出诗集,就从学校出版社出,他们一定会很支持。”
出诗集这事石月河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说数量,把那些完稿未发表的加上,应该是足够,要是不够,再筛选一些未完稿的写完,这都不是事,可石月河第一反应是拒绝。
“最近没时间,你让我回头想想。”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