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渊对此道不算太精通,就没有在这个大高手面前指手画脚,只是将注意放在一旁,一双双眼睛明亮干净却衣着破旧的幼童身上。
松风道士解释,这些都是因为外地灾荒逃难来京师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的将他们丢弃,有的或者已经死失去,慈幼堂内九十三个孩子在她收留前都是在外城流浪乞讨,有的十岁,有的只有三四岁。
更小的……估计挺不到京师。
林渊沉默。
大景曾经辉煌,但现在除了京师等大城里,百姓已经算不上太富足,如果再遇到天荒地灾,就是灭顶之灾。
大景有些官员在尽力赈灾,但此时的制度已经趋于腐朽,效率多大有目可见。
或许,制度腐朽不等于一个王朝已经末期,但无论是维持现状,还是下猛药改制,要受难的无疑还是百姓。
看到这些,林渊思绪再次复杂,对皇帝和朝堂诸臣趋之若鹜的向往元清观,有了一种阴霾的情绪。
民间、修行界对于元青道的坏印象也正是缘于如此。
器宗宗主云梧影劝告过他,如果当年没有元清宗举宗入京,现如今的局面可能更坏,是宁清秋接受了国师之位,令心怀叵测之人心生忌惮不得不隐没。
但是,这些东西不知情之人怕是永远也不会知晓,知晓的人反而越发巴结元清道;一个坏的循环。
松风道士将两人送到门口,诚挚的表达了感谢。
林渊什么也没说。
与洛清婂离开慈幼堂小巷,拐过半道,才手掌一招,将一张千两银票裹上真元,翻转手腕凌空推送回去。
银票抵达松风道士面前时,两人刚好离开小巷。
不是小气,而是怀璧其罪,千两银票已经是寻常人兑换的极限,再多就不是一个没有身份的游方道士能取得出的了。
洛清婂敏锐注意到他的暗动作,温婉的笑了笑。
“松风是游历路上碰见的道友,品质算得上纯良,做事利利索索不是滥好人。”
“师弟也不必过于触目伤情,世间事本就是多样,有好就会有差,没有完美一说。哪怕盛世,也一样有人承受冻馁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