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美女直播

【原文】

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①。

(见《宋书·王微传》)

【注释】

①过:超过。孔文举:即孔融,孔老二的二十世孙,三国时期的反动儒生。孔融坚持儒家路线,结党营私,极力反对曹操的革新路线和统一事业,在群众中肆意制造混乱,后被,曹操所杀。

【译文】

来敏在群众中制造混乱,超过了孔文举。

弹李平表

这是诸葛亮为检举李平写,给刘禅的一份公文。李平,原名李严,南阳人,出身豪族地主,官至尚书令,刘备临死时曾托付诸葛亮和他共同辅助刘禅。诸葛亮北伐前命他掌管军事,井代理丞相府事。公元二三一年(蜀建兴九年),诸葛亮进军祁山时,李平以粮草运送不及为借口,要诸葛亮退军。诸葛亮退军后,他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便向刘禅说,诸葛亮退军是为了“诱敌”作战;同时又在群众中散布谣言说:粮草充足,不该退军,企图陷害诸葛亮,乘机窃取大权,破坏统一事业。为了严明法治,贯彻统一全国的政治路线,诸葛亮写了此表给刘禅,检举了李平的罪责。以后,他又与众大臣联名,再次上衣刘禅,罢免了李平的一切职务,粉碎了李平的篡权阴谋。

【原文】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②,欲得平兵以镇汉中③,平穷难纵横④,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⑤。去年臣欲西征⑥,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⑦。臣知平鄙情⑧,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⑨,隆崇其遇⑩,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见《三国志·蜀志·李严传》)

【注释】

①尚:喜欢。惠:恩惠。

②北出:北征魏国。

③镇:镇守。

④穷难纵横:找尽各种理由推脱。

⑤巴州:蜀国境内无此州。李平要求划分益州东部五个郡(即吟四川重庆一带)设置巴州,诸葛亮没有同意。刺史:官名,原是州的监督官,东汉以来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李平借口要当巴州刺史,逃避出兵镇守汉中。

⑥西征,指公元二三○年(蜀建兴八年)诸葛亮派魏延入羌中(今甘肃省南部)大破魏军事。

⑦司马懿(yì意):魏国大臣,当时以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开府辟召:开设办事机构招纳、任用所属官吏。诸葛亮派李平主督汉中,李平却向诸葛亮提出司马懿开府辟召的事,逼迫诸葛亮给他同样的权力、地位,这充分暴露了他急于篡权的狂妄野心。

⑧鄙情:卑鄙的意图。

⑨江州:原县名,在今四川重庆一带。

隆崇其遇:给予崇高的待遇。

务:事情,工作。

都:总管。委:委托。

伐:砍,这里作寅罚解。短:过失。

莫若:不如。褒(bāo包),表扬,奖励。

乃尔:这样。

稽留:停留,这里作拖延解。

增咎:增加过错。

【译文】

自从先帝去世以后,李平所到之处只顾治家置户,喜欢搞小恩小惠,安身求名,不考虑国家大事。当我北征魏国时,想要他带兵镇守汉中,他却找尽各种理由推脱,没有来的意思,反而要求划分五个郡设置巴州,由他当刺史。去年我要西征时,想让他主管汉中的事务,他说司马懿等人在开建府署,招纳官员(言下之意,他也要如此)。我明白他的卑鄙意图,是想乘我出征的时候,逼着我让他取得利益,所以我上表让他的儿子李丰当江州都督,给他优厚的待遇,也是为了把当时的大事办好。李平来到相府时,我委托他总管一切事务,群臣上下都怪我待他太宽厚了。我觉得统一全国的大事还没有成功,汉室有倾覆的危险,责罚他的过失,还不如暂且奖励他。我以为李干的要求只在于取得名利而已,没想到他的心颠狂到这样的地步。如果把这件事拖延下去,将会带来祸患,这是我观察事情不敏感,(就说这些吧,)说多了更增加我的过错。

论游户自实①

这大约是诸葛亮于公元二○七年(建安十二年)初见刘备时让刘备转告荆州牧刘表的一番话。当时荆州地方豪强大量收纳游户,作为自己的依附人口,不让他们到官府登记户籍。诸葛亮为了同豪强地主争夺劳力,扩大官府的赋役对象,提出让游户自报冬甲到官府上户籍。这体现了诸葛亮抑制豪强的思想。

【原文】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②,平居发调③,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④,令国中凡有游户⑤,皆使自实⑥,因录以益众可也⑦。

(见《三国志·蜀志·诸葛壳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注释】

①标题是注释者加的。

②著籍者:上了户籍的人。寡:少。

③平居发调:平常按户,籍征收赋税,调遣兵役。

④语(yù喻):告诉。镇南:指刘表,刘表这时为镇南将军、荆州牧。

⑤游户:没有上户籍的人家。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迫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这里的游户主要是指他们。

⑥自实:如实自报。

⑦录:登记。

【译文】

现在荆州不是人少,而是上户籍的少,平常按户籍征收赋税,调遣兵役,在籍的人扰不高兴,您可告诉镇南将军,下令境内,几有游户,都让他们如实自报人口,登上户籍,以便增加官府管辖的人口。

兵要二则①

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根重视揍照法家路线建设军队。《兵要》就是他以法治军,的妻领,现存十条,这里选了二条。主要反映了诸葛亮任人唯贤、论功行赏、严明军纪、杜绝朋党的法家思想。

【原文】

(一)

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②,不自举③;使法量功④,不自度⑤。故能者不可蔽⑥,不能者不可饰⑦,妄誉者不能进也⑧。

(见《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三)

【注释】

①兵要:治理军队的要领,原则。②择:选择。③举:推荐,提拔。④使法量功:依据规章衡量功绩。⑤度(duó夺):揣度,衡量。⑥蔽:遮盖,掩蔽,这里作理没解。⑦饰:掩饰。⑧妄誉:贪图虚名,即盗窃声名。

(二)

枝叶强大①,比居同势②,各结朋党,竞进俭人③,有此不去,是谓败征④。

(见《北堂书钞》卷一百十三)

【注释】

①枝叶强大:树枝比树干强大,这里比喻军队内部小集团势力强大。

②比居同势:纠集亲信,勾结在一起,形成恶势力。

③俭(xiān先)人:奸诈狡猾的人。

④败征:失败的征兆。

【译文】

(一)

优秀的将领处理政事,用人靠大家选择,而不自行提拔,依据规章衡量功绩,而不随意评定。这样一来,有才能的人埋没不了,没有才能的人蒙混不过,盗窃虚名的人得不到进用。

(二)

枝叶强大,(压倒树干),纠集亲信,各结死党,形成恶势力,争相收罗坏人,有这些恶劣现象而不去掉,就是失败的征兆。

论斩马谡

马谡(sù诉),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公元二一一年(建安十六年)随刘备入川,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提拔为参军。公元***年(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攻打魏国,命马谡为先锋,与魏将张邻战于街辛(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陇城附近)。马谡违背作战部署,致使街亭失守,严重影响战局,诸葛亮依法斩了马汲。参军蒋琬认为“天下未定”,杀了马谡实在可惜。《论斩马谡》就是诸葛亮对蒋琬的回答。这里,诸葛亮吸取了先秦法家军事家割、武以法治军的经验,指出了在战争中严明军法的重要性。

【原文】

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①,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②,魏绛戮其仆③。四海分裂④,兵交方始⑤,若复废法,何用讨贼耶⑥!

(见《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附弟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注释】

①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家军事家,被吴王阖(hé核)闾(lú驴)任用为将,注重以法治军,著有《孙子兵法》。

②杨干(gān肝),春秋时期晋悼(dào到)公的弟弟。

③魏绎(jiàng匠):晋悼公的将领,与杨干一起参加诸侯盟会,杨干违犯军法,扰乱行伍,魏绛为惩罚杨干,杀了杨干的驾车仆人。戮(lù路):杀。

④四海:这里指中国。

⑤兵交:指蜀魏之间的战争。

⑥复:又、再。废:废弛。若复废法,何用讨贼:这里诸葛亮认为在军中厉行法治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

【译文】

孙武所以能无敌于天下,是因为他执法严明。所以杨干违犯军法,魏绛杀了他的仆人。国内正处于分裂状态,蜀魏战争刚刚开始,如再废弛军法,靠什么讨伐敌人呢!

南征教

公元二二五年(蜀建兴三年),诸葛亮为平定当时益州南部少数民族中上层贵族发动的扰乱,采用参军马谡的意见,向部下颁布了这个教令。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仅注重以瓦解敌军思想为主的作战原则,而且注意联合少数民族的政策。这对于西南地区各****的改善和杜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但是,诸葛亮是从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出发不可能实行真正的民族平等政策。

【原文】

用兵之道,攻

心为上①,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见《玉海》卷一百四十二)

【注释】

①《玉海》缺“攻心为上”四字,据《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附弟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补。

【译文】

指挥军队作战的原则,瓦解敌军思想是主要的,攻占城池是次要的,智力取胜是主要的,武力征服是次要的。

诸葛亮在此《教》中,将蜀锦生产作为支持战争的财政收入之一,这不仅为进行统一战争扩大了军费来源,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原文】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①,惟仰锦耳②。

(见《太平御览》卷八百一十五)

【注释】

①决敌:决战破敌。资:资源。这里指军费来源。②惟(wéi引唯):只有。仰:依赖。锦(jǐn仅):丝织品,是当时蜀国著名的手工业产品。

【原文】

现在民众贫穷,国力虚弱,和敌人决战的军费来源,只有依赖锦的生产。

街亭自贬疏①

公元***年(蜀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进攻魏国,”马谡违令失守街亭。诸葛亮不但依法斩了马谡,而且深刻地检查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并上疏给刘禅,请求将自己降职三级。刘禅接受了他的请求,把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这体现了诸葛亮执法严明,以身作则的法治精神。

【原文】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②,亲秉旄钺以厉三军③,不能训章明法④,临事而惧⑤,至有街亭违命之缺,箕谷不戒之失⑥,咎皆在臣授任无方⑦。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⑧,《春秋》责帅⑨,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见《三国志,蜀忠·诸葛壳传》)

【注释】

①街亭:地名,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陇城附近。贬:降职。疏:封建时代大臣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书。②叨(tāo涛):贪,承受,一般用来表示谦虚。叨窃非据:担任了我所不能胜任的职务。③秉:举,拿。旄(máo毛):古代用牛尾装饰的旗帜,这里指军旗。钺(yuè越):大斧。旄钺:古代天子出征的象征,大将拿着旄钺,表示代替天子出征,掌握赏罚大权。厉:勉厉,劝戒。④章:规章。法:法令。⑤临:遇到。⑥箕(jī鸡)谷:地名,是从箕山(今陕西褒城镇北)北越秦岭,通向宝鸡的山谷狭路之一。诸葛亮攻魏时,派赵云驻箕谷,配合主力,牵制曹军,后因戒备不周,被曹军打败。⑦咎(jiù旧):过失。⑧恤(Xù序):忧虑,考虑。⑨《春秋》责帅:《春秋·左传》记载,战争失利,主帅要承担责任。晋、楚在城濮(pá仆)作战,楚军败,杀元帅子玉(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在邲(bì必)作战,晋军败,元帅荀林父请死(见《左传,宜公十二年》)

【译文】

我的才能很小,担任了我所不能胜任的职务,亲自督帅三军,但不能训教部下,严肃法纪,面临大事不能慎重考虑,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街亭失守,(赵云)戒备不用,箕谷失利,这些过失都在于我用人不当。我对部下了解不深,对事情考虑不周,按照《春秋》先例,战争失利,责罚主帅,我的职责正相当。请将我降职三级,以示惩罚。

劝将士勤攻己缺教①

公元***年(蜀建兴六年),诸葛亮在祁山(指街亭)、箕谷先后败于魏军,但他败而不馁,勇于承担责任,吸取教训,要部下多多批评自己的缺点,同时对部下考查功过,严明赏罚,以便振作士气。诸葛亮要求部下批评自己,这是可贵的。当然,他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没有也不可能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原文】

大军在祁山、箕谷②,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③,在一人耳④。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⑤,校变通之道于将来⑥,若不能然者⑦,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⑧,但勤攻吾之缺⑨,则事可定⑩,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见《三国志尸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注释】

①攻:琢磨玉石,这里引申为批评。②祁(qí其)山,地名,在今甘肃省礼县东部祁山堡。③病:毛病,这里指失败的原因。④一人:指挥作战的将领(包括诸葛亮本人在内)。⑤明罚:严明赏罚。思过:检查过失。⑥校(jiāo叫)比较,校正。这里有总结、研究、审查的意思。变通:根据形势变化制定新策略。校变通之道于将来: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形势变化,制定新的策略,以指导将来的战争。这体现了诸葛亮的朴素辩证法思想。⑦然:这样。⑧诸有:凡有。忠虑:忠心考虑。⑨但:只要。事:统一国家的大事。功:成功,胜利。跷(qiāo。敲)足:踮起脚跟。功可跷足而待矣:踮起脚跟就可以看到成功,指胜利就在眼前了。

【译文】

军在祁山,箕谷,都比敌军多,但没有打败敌军,反被敌军打败,这个原因不在兵少,在于指挥作战的人。现在我打算精简兵将,严明赏罚,检查过失,改变策略,用于将采,如果不这样,虽然兵多又有什么用呢!从今以后,凡忠心考虑**的将士们,只要多多批评我的缺点,那么,统一事业就可以成功,敌人就可以消灭,胜利就在眼前了。

与群下教①

诸葛亮于公元二二一年(聿武元年)任蜀丞相后,为了教育部下参与政事,写了这个文告,号召大家积极发表政见,反复争议,集思广益,以利法家路线的贯彻执行。

【原文】

夫参署者②,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③,难相违复④,旷缺损矣⑤。违复而得中,犹弃弊唇而获珠玉⑥。然人心苦不能尽⑦,惟徐元直处兹不惑⑧;又董幼宰参署七年⑨,事有不至,至于十反⑩,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见《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注释】

①群下:部下。

②夫:文言发语词,用来提起下文。参署:共同参与讨论,最后签署决定。

③远:疏远,这里是回避的意思。嫌(xián贤):嫌隙,隔阂。

④违复:意见不同,反复讨论。

⑤旷:耽误,荒废。旷缺损矣:旷废政事,造成损失。

⑥弊(bì敝);破烂。屏(juē撅):草鞋。

⑦苦:这里指很难。⑧徐元直:即徐庶,诸葛亮年青时的好友,长阪战败前,共过事。

⑨董幼宰:即董和,曾与诸葛亮在刘备的左将军府和大司马府共过事。

十反:这里比喻多次反复研究。

启告:陈述,说明。这里作讨论解。

苟:假如。慕:敬慕,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译文】

参署国家大事,就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如果怕产生隔阂,难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来反复讨论,就会旷废政事造成损失,反复争论而得出正确意见,就好比扔掉烂草鞋而获得珠玉一样。然而人们很难得把自己心里话都说出来,只有徐元直才能毫无顾虑地这样做,还有,董幼宰和我共事七年,凡事有不周到的地方,他就反复多次提出来和我讨论。如果大家能够学到徐元直那种精神的十分之一,能够象董幼宰那样殷勤**,忠心耿耿,那么,我就可以少犯错误了。

与兄瑾言子乔书①

这是诸葛亮给他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对自己的子弟和诸将子弟一视同仁,都让他们在深山峡谷中押运粮草,为国家的统一事业效劳,这与“教予读经”的儒家思想是大有区别的。

【原文】

乔本当还成都②,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③,思惟宜同荣辱④。今使乔督五六百兵⑤,与诸子弟传于谷中⑥。

(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附《予乔传》裴松之注)

【注释】

①瑾;诸葛瑾,字于瑜,东吴大将军。乔:诸葛乔,字伯松,请葛瑾的儿子,曾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在蜀国官至驸马都尉。

②成都:蜀汉的都城,今四川成都市。

③传运:转运。这里指押运粮草。

④思惟:想法,认为。荣辱:光荣、耻辱,在这里引申为甘苦。

⑤督:监督,这里作带领讲。

⑥谷:山谷,两山之间叫谷。诸葛亮北伐时,要从四川运粮到陕南,沿途要经过许多高山**。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