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李白
故人②西辞黄鹤楼,烟花③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④,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楼的得名,传说
不一:一称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因而得名(见《南齐书·州郡
志》);一说费文祎登仙,曾经骑着黄鹤在这里停歇过,故称(见《太平
寰宇记》)。广陵:即今江苏省扬州市,唐时为扬州大都督府的治所。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③烟花:繁花如同烟雾,故称。
④这句一作"征帆远映碧山尽"。
【解说】
诗题一作《黄鹤楼送孟浩然》,大约是唐玄宗开元十八
年(730)前后,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游历吴越时所作。孟
浩然也是著名的诗人,李白很仰慕他的气节,两人结下了深
厚的情谊。首二句交代送别地点、时令及游历的去向。一路
烟花,点缀行色。只有它才能与友人的高情逸韵相配。后二
句更写别后目送友人,直望到孤帆的影子隐没在远天里,除
了天边的长江,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一片留恋怅惘之情
也就自然暗含在这浩淼无际的美丽画面里了。”黄鹤"、"烟
花"、"孤帆"、"碧空"、"长江"虽寻常词藻,但织进画面,却熠
熠生辉。
作者《江夏行》云:“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
去远,心逐江水流。”诗意与此诗相近,对照着欣赏,有助于
对此诗的理解。
闻王昌龄左迁①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②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④。
【注释】
①左迁:古时以右为尊,称贬官为"左迁"。②子规:杜鹃鸟。传说
古代蜀的望帝死后,精魂化为杜鹃,其声悲苦,常啼至血出。③五
溪:即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一说指辰溪、酉溪、雄溪、蒲溪
和沅溪。指今湖南与贵州接壤一带地方。④君:指王昌龄。夜郎:
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境的夜郎,而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
古夜郎国。龙标在夜郎的西南。
【解说】
王昌龄晚年以江宁丞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被
贬原因,据《河岳英灵集》说,是"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其事
不可考。友人常建等,以屈原遭谗比之,谓其冤屈。李白流
放夜郎途中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深感不平,于是写了这
首诗从远道寄给他,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首句用落尽的杨花和哀啼的子规写景兼表时令(春末
夏初),并暗寓飘零离恨之感。次句承前,点题叙事。”龙
标",以职务代人名,是古代诗文中习用的手法。”过五溪",
见出行路的艰难和贬地的偏远。后两句寄情于奇想:将我
的同情和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一直伴送你到贬所
吧!不言宽解,而宽解之意自在其中。此诗大概是夜中作,
故有"寄愁心与明月"这种即景抒情之语。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琵琶②马上催。
醉卧沙场③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①葡萄美酒:西域产葡萄,可酿酒,味极醇厚。夜光杯:相传周穆王时
代,西胡以白玉之精制成的酒杯夜间能发光。这里形容酒器的精美。
②琵琶:本是西域胡人马上弹奏的乐器,后来传到内地。③沙场:
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解说】
王翰,即王澣,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生卒年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登进士第,官汝州长
史,改仙州别驾。任侠嗜酒,恃才不羁。因行为狂放,贬道
州司马。原有集,已失传。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边塞诗,表现了戍边将士奔放热
烈的感情和盛唐那种昂扬向上的时代气息。开篇两句写将
士们即将宴饮的热闹场景:西域特产的醇香葡萄酒和精美
的夜光杯已经摆好,忽然又听到马上奏起琵琶,也许是激越
的军歌,也许是抒情的舞曲,在催促将士们开怀畅饮。气氛
欢快而热烈。后两句写筵席上酣饮的感慨。醉卧沙场,视
死如归,正是唐代爱国的戍边将士的壮语豪情。
别董大①(二首选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注释】
①董大:董某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曛(xūn勋):昏暗,指太
阳西下时的余光。③君:指董大。
【解说】
《别董大》共二首,这是第一首。董大是诗人的朋友,生
平不详,但根据第二首中"丈夫贫贱"的字样,得知他是位并
不得志的贫士。也有人认为董大是指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琴
师董庭兰。
这首送别诗一扫同类题材所表现的缠绵**的情调,
写得很有特色。前两句大笔勾勒出送别时的景色:黄云蔽
天,日色昏暗,北风呼啸,征雁南飞,大雪纷扬。环境虽然荒
寒,但很壮阔。后两句用天下知己很多,前路光明的豪言壮
语,对即将远行的友人加以劝慰和鼓励,从中可见出诗人开
阔的胸襟和达观的情怀。这两句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的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可谓异曲同工。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①,北斗阑干南斗斜②。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③透绿窗纱。
【注释】
①半人家:指月影西斜时光景。一说一大半人家或半个庭院。②北
斗。星宿名。阑干:横斜的样子。南斗:星宿名。③新:初,乍。
【解说】
刘方平,河南洛阳人,生活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一生过
着隐居生活。善写绝句,今存诗一卷。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月夜的诗作,诗题一作《夜月》。前
两句以景记时。诗人深夜未眠,望着庭院中迷人的月色,
又由月色引向广阔无垠、群星闪烁的夜空,这时北斗、南
斗已经横斜,移动了原来的位置。环境十分静寂、安谧。
后两句因闻抒感。久已没有听到的新鲜的虫鸣,今夜透进
窗纱,带来了生意盎然的信息,原来是节物变化,春回大地
了。诗的语言洗练,把难以名状的暖人春气和难以言表的
对新春的感受都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江南逢李龟年①
杜甫
岐王宅②里寻常见,崔九③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①江南:这里指潭州(今长沙市)。古人也称江、湘一带为"江南"。
李龟年:唐玄宗时代著名的歌手,曾受到玄宗恩宠;安史乱后,流
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给人唱几支歌,听众都曾为之感动流泪。
②岐王宅:在东都洛阳尚善坊。岐王:指玄宗的弟弟李范。③崔
九:指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他排行第九。他的住宅在东都洛阳
遵化里。
【解说】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诗中通过与故人在
动乱年代的重逢,抒写了抚今追昔的感伤情怀。开篇两句
写往昔,回忆与李龟年的交际。当时诗人出入于王爷贵族
的府第,聆听著名乐师李龟年的动人歌声,太平盛世的繁华
景象不言自明。末二句写现在,写与友人江南重逢,含意极
为深厚:江南风景虽好,也只能使人黯然神伤。蘅塘退士评
注此诗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
在其中。”全诗虽然无一字点明感慨,而又无一字不是在写
感慨。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①,朔云边月满西山②。
更催飞将追骄虏③,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
①汉关:指唐军驻守的关城。②西山:指今四川省西北部的岷山,
它是唐代西蜀防御吐蕃入侵的屏障。③骄虏:指扰犯内地的吐蕃
军队。
【解说】
严武(726-765),华州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附近)人。
曾两任剑南节度使,以军功封郑国公。他在蜀期间,虽然生
活奢靡,实行苛政,但在抵御吐蕃侵扰,巩固边防方面,却起
过一些积极的作用。杜甫在流落西南期间,曾受到他的照应。
这诗的前两句写西南军城
早秋面临战事的紧张气氛。
我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多选择秋高
马肥的季节
入侵内地,"秋风入汉关",表明这个严重时刻已经到来。”朔
云边月满西山",时令和景物都关合着战事,取材是典型的。
后两句写主将下达命令,让骁勇善战的部下掌握时机,追歼
来犯者,不使一人逃脱。两句诗一气直下,收结得气完神
足,生动地表现出唐军官兵斗志昂扬的风貌,并能从中看出
一个全局在胸、善于用兵的主将的个性特征。
逢入京使①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②,双袖龙钟泪不干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指由西北边境回返京都长安的使者。②漫漫:读平声。
③句谓以袖拭泪。龙钟:泪水乱流的样子。
【解说】
这是一首表现思乡伤情的诗。唐天宝八载(749),诗人
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书记,诗即写于自长安赴安西
的途中。首二句极写思乡之情:诗人西征万里,回首长安,
渐行渐远,所以说"东望路漫漫";思乡而不得归,乃至流泪
不止,双袖沾湿,足见销魂伤神。后两句切题,"马上相逢"
关合首句的"路"字,而路逢使者,行旅匆匆,只能道一声"传
报平安"而已,一片沉重的思乡之情,俱在其中,非常真挚感
人。
观祈雨①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②。
朱门几处耽歌舞③,犹恐春阴咽④管弦。
【注释】
①祈雨:求雨。在封建社会,人们认为"龙"是兴云布雨的神物。遇到
干旱时便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这是旧时代的一种迷信活动。
②萧管:指笛箫一类的管乐,这里指吹奏乐器。水庙:龙王庙。
③朱门:红漆的大门。这里指富豪权贵之家。几处:多少处,处处。耽:
沉溺,入迷。一本作"看"。④咽:滞塞,这里指乐器发音不响亮。
【解说】
李约,唐代诗人,唐宗室的裔孙。字存
博,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人。宪宗元和(806-810)
年间,曾任兵部员外郎,又曾为浙西节度使李铸的幕僚。后
弃官归乡。
此诗首句着眼于农事,用桑条无叶、土地扬尘两个细节
表现旱情的严重,为祈雨作铺垫。第二句正面写祈雨:箫管
声声,人情沸沸,可以想见人民求雨的焦急。三、四两句采
用对比手法,写豪门贵族全然不顾民生疾苦,却唯恐天阴,
乐器受潮,影响他们清歌曼舞,寻欢作乐。对比鲜明,笔锋
犀利,语言辛辣,强烈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严酷现
实,讽刺了豪门贵族的荒淫生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①。
【注释】
①笑春风:形容春日桃花盛开的风韵。
【解说】
崔护,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殷功,博陵(今河北省定
县)人。贞元年间登进士第,曾任岭南节度使。
这首诗就是世传"人面桃花"故事所本,事见唐代孟棨
的《本事诗》,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也有记载。诗是自
写重访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女而未遇的失望惆怅心情。前两
句是追叙过去。首句点出时间、地点,见出记忆的真切和
难忘;第二句写人,运用映衬手法,表现了少女青春的风采
和诗人的思慕之情。后两句是写现在。第三句紧承前句,
诗意急转,为读者制造了强烈的"悬念"。末句"桃花依旧笑
春风"的眼前景,既是唤起了诗人美好的回忆,又加重了诗
人此时此刻的惆怅不已的心情。诗篇运用有异有同的对比
和映衬的手法,把诗人的今昔之感表现得很突出。情思浓
烈,语言率真,是本诗的特点。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①
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