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残寒正欺病酒,掩沈香绣户①。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②。念羇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③。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④。遡红渐、招入仙溪⑤,锦儿偷寄幽素⑥。倚银屏、春宽梦窄⑦,断红湿、歌纨金缕⑧。瞑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⑨。幽兰旋老,杜若还生⑩,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苧。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注释】
①沈香:沈香木。这两句说自己因醉酒得病后又为春寒所苦,百无聊赖地关好那雕花的沈香木窗户。
②吴宫:泛指南宋宫苑。临安旧属吴地,五代时吴越王在此建都,故云。这两句写清明以后坐画船游西湖,但见两岸晴丝缭袅,宫室园林都掩映在丛树之中。
③羇:同“羁”。羁情,离情,旅思。这两句是形容自己客游的情思,也随着春风化成轻絮飘然而去。
④娇尘软雾:指西湖上的尘雾,这是形容车马游人来往不绝的热闹景象。三句叙作者客居杭州十年,曾在西湖畔的柳下系马,到处尽情游赏。
⑤这句用王维《桃源行》诗意:“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遡:同“溯”,沿流而上。仙溪:暗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到仙女的故事。见《幽明录》。本句记作者的一次艳遇,即游览途中被引入“仙溪”。
⑥锦儿:是钱塘**杨**的侍婢。这里泛指侍婢。见洪遂《侍儿小名录》。这句写侍儿又暗暗向他传达主人的情意。
⑦银屏:镀银的屏风。春宽梦窄:指春长梦短。这句写两人聚会时间的短促。
⑧断红湿:即泪湿。歌纨:歌唱时所用的绢扇。金缕:金线绣成的舞衣。这句是指分别时恋人惜别的泪珠沾湿了歌扇舞衫。
⑨这三句是说夜色渐至,堤上游人散去,夕阳映射下的湖面风光,都归鸥鹭领受。叙述由人事转到写景,暗示二人已经分离。
⑩幽兰:即兰花。旋:不久。杜若:香草名。这两句以花开花落、草衰草长表示岁月匆匆逝去。
这句是说自己还客居在江南水乡,飘泊不定。
六桥:指西湖的堤桥。外湖六桥是苏轼所建,名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里湖六桥明代杨孟映所建,名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竹、濬源。这句是说自己在别后曾到六桥一带打听,恋人消息全无。
花委:即花萎,花谢。“委”通“萎”。“花”、“玉”、“香”,都借指恋人。这三句是说时光流转、往事如烟,自己所眷恋的女子已经死去。
长波妒盼:古人将美目称为“横波目”,这里说水波也妒忌她的美目流盼,是进一步写她的美目。遥山羞黛:古人将秀眉称为“远山眉”,这里说遥山也羞见她那远山似的眉黛。这三句是在渔灯分影的水乡夜泊春江之时,因看见流波和远山而引起对死者的忆念。
楫:划船的用具。桃根渡:泛指离别之处。这里用晋代王献之与妾桃叶分别之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又《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相传桃根是桃叶之妹,这里借指作者恋人。
青楼:泛指**居处。这句是说恋人住过的青楼依稀如旧(暗示人亡楼空)。
这两句是说回忆两人分别时在破壁上题诗,到今天那和泪磨墨写成的字已蒙上一层尘灰,显得惨淡失色。
危亭望极:登上**的亭子极目远望。
苧:白色的苧麻,比喻白发。这句是感叹鬓发已经半白。
离痕欢唾:泪痕唾迹,借指悲欢之事。鲛绡:薄纱手绢。
亸:同“軃”(duǒ),下垂。这句是说孤凤垂下它的双翅,仿佛迷失了归路。
破鸾:刘敬叔《异苑》:“罽宾王有鸾,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乃悬镜照之,中宵一奋而绝,故后世称为鸾镜。”这句是说孤鸾见镜也懒得起舞。“亸风”,“破鸾”系作者自喻,两句实指失掉恋人以后的憔悴痛苦。
蓝霞:蔚蓝色的云霞,指天。这句是说雁儿飞过云霞映照下的辽阔海面,似乎沉入其中(指人已亡故,雁不传书)。
哀筝:筝音调凄怨,故称哀筝。柱:用来系弦。这句是说徒然将相思苦情弹入哀弦(指无人能领略)。
《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里用《招魂》词意悼念爱人。
【简说】
《莺啼序》是词中最长调,共四叠,二百四十字。这种调子作者曾写过三首。
第一段以暮春景色兴起离情,归燕、画船、吴宫
是用来概括清明以后的湖上景致。
第二段追叙西湖旧游,也即回忆当时湖上的一次艳遇,以及聚会之后又匆匆分别。
第三段写别后物是人非。自身寄寓水乡。因思念而追访旧地,得知爱人已经长逝,只余下当初分别时的壁问题诗。
第四段抒发相思愁绪。目叔天边,爱人不见;自叹年华老去,空留遗物,想把此情写入书信而苦于无处可寄,想以悲思弹入哀筝而叹息断魂难招。这是第二、三两段所记离合情事的结局。第一段所写的离情,亦在此收束。
本词以大开大阖之笔,叙悲欢离合之情。结构布局,做到曲折尽致而又舒卷自如。又十分注意炼字琢句、追求新奇,显得过分修饰辞藻,且多使用典故,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内容的表达。
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①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厓树,名娃金屋,残霸空城③。箭径酸风射眼④,腻水染花腥⑤。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⑥。宫里吴王沈醉⑦,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⑧。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⑨。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⑩。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释】
①庾:仓库。幕:帐幕。本指将军所住的地方,后泛称官衙。庾幕,指提举常平仓司的幕僚
。灵岩:今江苏吴县西三十里,天平山之南,上本有吴馆娃宫,琴台,响屧廊等古迹,见《吴郡志》。
②坠长星:指大星化而为石(灵岩)。这两句是写长空一色,渺远地延展到四边,脚下的灵岩山不知是那年从空中坠落下来的大星。
③幻:想象之意,总领下面三句。厓:同“崖”,山边。名娃:指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金屋:本指汉武帝要给表妹**(即陈皇后)居住的宫室。见《汉武故事》。这里借指西施所住的馆娃宫。残霸:吴王夫差一度和晋国争霸中原,后被越国所灭,不能完成霸王之业,故称残霸。这三句是幻想远古时长星落下化作苍岩丛树。历史上吴王在此造下称霸不长的宫城,盖了给西施居住的宫室(这里暗示吴王功业不长是由于宴安佚乐)。
④箭径:灵岩山上有采香径,即箭径。范成大《吴郡志》卷八:“采香泾(径)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山翌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各箭泾。”酸风射眼:冷风吹过来使眼睛发酸。
⑤腻水:杜牧《阿房宫赋》:“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花腥:花的气味。这句是指花朵上染了脂粉水的香味。
⑥鞭(sǎ洒):拖鞋。这里作动词用,即穿拖鞋。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溪。”双鸳:妇女的绣鞋。廊:指响屧廊。《吴郡志》:“响屧(木屐)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屧,廊虚(空)而响,故名。”这两句是说现在听到叶落廊上的声音,仿佛是当年西施的木屐响。
⑦吴王沈醉:指夫差沉溺声色,如在醉梦之中。
⑧倩:请人代做。五湖倦客:指范蠡。赵晔《吴越春秋》记大夫范蠡辅佐越王灭吴后,“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韦昭注:“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灵岩山面临太湖)。独钓醒醒:指范蠡功成身退,乘舟垂钓湖上,十分清醒。《楚辞·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两句是指越王派范蠡灭吴,事成后范蠡不居功、不贪高官,保持清醒的头脑。
⑨这两句是说湖上苍茫的波涛不管世事沧桑,黯然无语。山色总是长青,无奈自己却是鬓发花白,年华老去。
⑩涵:沈浸。渔汀:水边捕鱼处。这三句是说站在高处的栏干边,但见空水漫漫,斜日下乱鸦纷纷飞向渔汀。
琴台:在灵岩山上。这三句是说携酒上琴台遥望,但见秋云随着秋光舒展远去,一望无际。
【简说】
本词咏怀古迹,借吴王盛衰发抒对**的感慨。上片凭吊吴宫旧迹,即夫差西施等游宴之地。下片斥责夫差因沉溺声色而亡国,赞许范蠡能功成身退。借此暗示北宋失国之痛、南宋偏安之岌岌可危,同时还反映了自己白发无成的慨恨。末句“秋与云平”与“空烟四远”相呼应。写来气魄雄浑,语言凝炼、流畅。
踏莎行
润玉笼绡①,檀樱倚扇②。绣圈③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④,艾枝应压愁鬟乱⑤。午梦千山⑥,窗阴一箭⑦。香瘢新褪红丝腕⑧。隔江人在雨声中⑨,晚风菰叶生秋怨⑩。
【注释】
①润玉;光润如玉的肌肤。笼绡:笼罩着薄纱,即穿着薄纱舞衣。
②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这句是指将歌扇轻掩住樱桃小口。
③绣圈:绣花妆饰。
④这句形容歌伎的红色舞裙,上面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