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很严肃地说,“或许不止教育界,我有种感觉,整个泰吉县体制内或多或少都有些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饭局,在饭局中我就发现了好几个不太正常的干部…还是县里的机制不太好、不够完善,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
王道来书记马上说,“这能怎么管呢?众所周知,肯定得从机制上来抓。
我前段时间去市里开各县区、县级市一二把手座谈会,有好几个县委书记和市委书记都说起——要打破当前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机制上去改变这一切;很多人知道自己是铁饭碗,所以他们就敢去搞这些事,也有心思去想这些事!
这么跟你说吧。
整个市、各县区、县级市,买房买的最多的是体制内的,倒不是说他们都有钱,也不是说他们公公积金多高,而是他们敢买。
为什么敢买?因为他们对收入有预期,包括现在上了年纪的、对晋升没啥兴趣的,消费能力还是有一些的,这些人也是将来最终留在县城的主要群体。
”
“仔细去看看,体制内的有很多上了年纪、觉得自己晋升无望的干部,都买一些比较好的车;他们也不是全款买的,也都是按揭、也是因为对收入有预期?你想想、一个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他的小孩如果去读大学了,没有什么负担了。
那他按揭一台好车不是很简单吗?平均下来,一个月的工资也将近有万把块钱,按揭一台车能要几个钱?他们去外面吃饭又不要钱,都是别人请;单位吃饭也不要钱;也没有什么社交;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应酬,对于一些干部来说,偶尔有些单位还能签单,所以你想想他们能有什么?看病也有医保卡…”
王道来拿了一张纸巾,醒了擤鼻涕,继续说,“社会上很多人误解体制内的,就是觉得体制内的有钱,其实他们真有钱?真不见得!
就单纯从金钱上来说,稍微在社会上有点头脑的都混的会比体制内的好,如果非要杠灰色收入,那就没的说了。
但只不过体制内的因为有保障,所以他们敢花钱,有钱和敢花钱是两回事!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且体制外的很多钱是花在了面子工程和无效社交上,而体制内在这点就能省不少钱。
”
王道来书记真的很完美的诠释了体制内的一些真实情况。
其实王成也深有感触,其实不要觉得体制内的真有钱,真真实实和体制内的干部交往就能切身体会。
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不能只看到人家开个车、有几套房。
这看不出一个人有钱没钱的,要实地的和他交往,和他互相吃几次饭,和他深入接触才能发现。
其实体制内的大部分都是普通而又普通的家庭,谈不上多么富有,但当然“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嘛。
他们很多的让外人看起来能够买车买房的底气,其实就在于合理的收入预期和稳定的福利。
而为什么泰吉县体制内这两年会发生这么多桃色的新闻?
也在于这种稳定的收入预期和福利。
其实,用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来说,把这些人都发配到体制外的一些工作岗位上去累一段时间,别说想着偷情?他们恐怕连看异性的心情都没有。
而这也正是造成干群对立的重要原因。
王成又说,“前段时间县政府开了一个县政府有关经济的党组会议,我就觉得现在县城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为什么大家一味的吹捧体制?因为年轻人在县城、特别是有点学历的年轻人在县城除了考公务员、考编制,要么就是去政府单位当聘用制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出路吗?并没有了。
县城留下的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有些县城压根就没有什么产业,指望他们遵守劳动法?他们会用当地“处事风俗”告诉你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所以怎么能留住人呢?”
“再说说房地产,到现在,县城房价还在涨,城关镇收土地发展金收的起劲,老百姓要知道每一平米还得给城关镇留个几百块钱,你看他们会不会把城关镇镇政府给拆了?很多政策老百姓都不清楚,如果泰吉老百姓知道背后的那些政策?真的会带来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