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说:“我知道,但你也别告诉我去哪个县?没什么意义。
我做好眼前的事吧,现在县里还有一大摊子事没完成。
如果要调离泰吉县?我也得把工作做完才安心。
”
王成就是这样,他不但不喜欢去了解那些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和自己工作没有关系的事情;他也不想去了解不确定的事儿,如果这会就知道要去调去哪个县?那可能就没有心思工作。
这件事的详细通报,很快就在县里面的通报发出来了。
其实按道理来说,在很多人看来,一个“村务公开”能有多大点事啊?
至于这样吗?
但其实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务公开”,却揭开了泰吉县非常多“村居委会”的神秘面纱。
可以这样说,几乎没几个村民知道本村的一些内部财务状况,很多人甚至还觉得村里面没钱,正如像十几年前那样,村里面甚至还要靠乡里借支?可是事实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乡里有的时候还要向村里借支。
很多泰吉县老百姓觉得不怎么样的地方?或许其实早已问题重重,或者说实际情况远远不止如此。
对此,王成非常有感触,很多人觉得一些清水衙门,或许这种清水衙门真正的含权量和影响力才大。
大家传统意义上那些所谓的实权部门,或许和真实情况不一样,人们一直喜欢把单位强和个人强画等号,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全市哪一个县的县政府办和县委办都有那种熬了十几年还是科员的。
哪一个县几乎都有那种在一些人清水衙门,干几年就得到提升的,这是很正常的。
其实如果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干部都严格的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赋予的职权去行使?那么老百姓是不会有这么多的怨言的。
面对来汇报工作的副县长、县公安局廖局长,王成说,“你们那个系统是最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你们这个系统随便一笔就有可能会毁掉一个人!
同时,你们这个系统人又最多,一个县里面动不动几百号编制,加上辅警、加上聘用制工作人员,恐怕得六七百甚至更多!
人一多,就不好管理;加上手中又有一些性质比较“暴力”的权限。
所以一定要管好这个队伍,不管好会出大事。
”
王成一边说,廖局长一边记录,“就打个比方,在基层很多性质不清的案件,一个普通的治安案件,也可以办成刑事案件。
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当事人的主观恶性去判断!
不能一味地从严处理,也不能一味地从松处理,这个度要怎么把握?其实还在于执法人员的法律水平和综合素养。
就比如说这两年泰吉县体制内的一些模范事迹都不怎么突出,甚至说不够有奉献精神!
你再看看别的地方体制内的一些模范,人家那种奉献精神、人家那些行为、老百姓会信服!
咱县好像差那么点意思。
作为公安系统的一把手,你这个局长要勇于承担起相关的责任。
”
这么一说,廖局长马上解释,“对,您指示的对,是这么回事!
其实知道这件事之后,我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平日里我可能是疏于对个别干部的管教,让个别干部有一点点放肆了。
我们这个群体中的个别干部,的确要提升相关的执法水平。
您提出来的“考试”特别好,特别棒!
我们应该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考试来提升大家整体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