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 / 2)

他笑道:“自古天选者,必经历大的磨难。”

“而大痛者,必有大志,否则痛从何来?”

“在下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拱手,满脸真诚。

“我欲奉天子之命,扶乾坤于既倒,救黎民于水火。”

“可叹我德薄智短,起兵至今屡屡受挫。。。诚请先生教我良策。”

诸葛亮深深看着对方,有些赞许其心,沉了沉道。

“董卓之后群雄并起,如今北方大战,曹操势力不及袁绍,可我认为,曹操会获胜。”

听到这,刘备怔了一下,目露惊疑。

这话可是与曹武的意思相同。

“先生为何如此说?”

诸葛亮扇着蒲扇笑道:“天时,更有人谋,所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

“强者未必永恒,弱者也未必不能胜强。”

“若想真的以弱胜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因曹武的缘故,袁绍本出师无名,却依然令陈琳写檄文征讨,不得人心。”

“袁绍不待疲劳的军队休整,便急于南下,见颜良文丑被曹武所诛杀,又转而绕过白马津直攻官渡,此番作为,亦让曹操占尽天时。”

刘备点头,这的确是袁绍的败笔,他没有事先打破曹武留下的壁垒急于出兵,自然出师无名。

诸葛亮令人拿来地图,展开在桌面,指着官渡继续道。

“官渡是决战之关键,此战若袁绍胜,曹操还有退路,因他无论讨张绣、吕布还是袁术,根本没有损失太多将士。”

“现屯重兵于后方,还有屯田制所积攒的粮食,也是他失败还能东山再起的原因,当然,这些优势自然跟曹武有直接关系。”

“可若反过来,袁绍若败,则大势去矣。”

刘备再次点头。

的确,曹操因曹武的缘故,轻松击败敌手,还有屯田制。

现在他虽弱,却因地势问题没有真正拿出所有兵力,反而是给自己留了退路。

而袁绍气势正盛,几乎倾巢而出。

“其次。”诸葛亮继续道。

“袁绍虽有诸多谋士,却暗中不和,而袁绍刚愎自用,又无法分出计策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