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重义,认为朝廷不应该与民争利。
另一个是重利,认为财富才是仁义的基础。
可宸王所改的盐政,哪方面都说得通。
与民争利了么?没有,盐价与五谷同,百姓得到实惠;盐税降至五成,盐商得到实惠。
朝廷得利了么?得了,一个盐牌至少一千万,加起来上亿,十年后,又能收一轮,没有比这更挣钱的买卖。
所以,众臣犹豫良久,无一人起身质疑。
大家更担心的是,“盐牌这么贵,盐商真愿意买么?”
适当的降低一些,大约也是可行的,朝廷损失也不大。
张祯笑道,“肯定愿意。”
这个问题,也显示出了普通大臣和世宦公卿们所站角度的不同。
公卿们眼界高,嫌盐牌便宜。
普通大臣眼界一般,嫌盐牌昂贵。
这不能用聪明或愚蠢去评判,是由眼界决定的。
而曹操、刘备、袁绍、袁术、刘表、刘虞等人看她的眼神,十分的难以形容。
如果非要形容的话,曹操、袁氏兄弟、刘表像看妖怪,刘备、刘虞像看神仙。
张祯一眼扫过,视若无睹。
小皇帝刘协对此事极为重视,当堂下令拟诏书,速传至各地官府,并布告天下。
在他心里,这件事情并不是简单的盐政改革,而是与白玉京挂钩。
为了早日迁都,他会亲自盯着。
谁敢阻挠,他砍谁的头!
不怕死的尽管来试试!
第392章愿为曹使君分忧
退朝后,曹操快步追上张祯,没话找话,“神悦,大将军今日怎没上朝?”
张祯边走边道,“去郊外大营了。曹使君若找他有事,尽管去寻。”
曹操摇手,“不找大将军,只是随意一问。”
张祯脚步不停,“那就是找我?”
曹操笑道,“对,就是找你。”
张祯站住,“何事?”
曹操看她数息,叹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想问问,你这脑瓜怎地与旁人不同?”
在此之前,他是真想不到,还可以这么做。
此事若是成功,没人是输家。
庶民能吃上盐,盐商能省下一半税,朝廷也能发笔横财。
这种皆大欢喜、各方获利的法子,实在太过精妙。
打死他,他也想不出来。
当然了,他想不出来的,还有可以大量制盐的秘法。
张祯:。。。。。。
老曹啊,你这话多少有点冒犯了。
你长的才是脑瓜,我这是脑袋,是头颅。
曹操:“这妙计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张祯心说不是我想出来的,我只是经过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