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也未苛求,让他慢慢来。
因天已晚,蒲象想要告退,却见她欲言又止,便问道,“殿下还有何事?”
张祯迟疑了下,道,“蒲师兄可知火井?”
她也是偶然想起,冶炼需要大量的燃料,而天然气就是现成的。
巴蜀之地有着丰富的天然气,并且早在西汉时期就用于煮盐。
只是当时比较粗糙,直接在井上煮。
后来诸葛亮视察临邛的火井,教人们用石盘盖住井口,石盘中心凿孔,放入用漆布接好的竹管,导出天然气,再引到煮盐的灶下。
这样一来就比较安全了,还能多开几个灶台。
那么,既然能煮盐,为何不能冶炼?
理论上行得通。
可这只是理论上,具体怎么操作,她是完全不知道。
现在的诸葛亮大约也不知道。
总不能把冶炼工坊盖到火井上吧?温度也不晓得够不够。
是以方才迟疑。
但又想着,万一墨家同门能想出法子呢?
“殿下也知火井?”
蒲象诧异,又觉得无需诧异,张师妹也是博识万物的墨家弟子,知道火井并不奇怪。
张祯:“只在古籍上看到过记载,并没亲眼见过。”
蒲象:“我见过!临邛就有一口,无物而燃,日夜不灭,十分神奇!殿下要去看看么?”
张祯摇头,“不了,明日就要启程回去。”
临邛离成都七八十公里,她去了再返回太累。
话说到这儿,也就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道,“火井中有火,能否用于冶炼?”
蒲象愣了愣,“用于冶炼?怎么用?”
张祯:“。。。。。。不知。”
蒲象:“。。。。。。我也不知。”
张祯本就是有枣无枣打一竿试试,也不失望,笑道,“不知就算了,当我没说过。”
蒲象却面露沉思。
以火井之火冶炼钢铁?
这想法很大胆、很奇特,不愧是墨家之望张师妹!
若是成了,省多少力!
可要怎么用呢。。。。。。
张祯见他像是在想办法,忙道,“蒲师兄,不用勉强!火井能燃,底下定有奇异之物,也许比轰山雷还厉害!若是引爆,必然伤亡惨重!对了,井中还有毒!”
天然气有的伴生石油,有的独立形成。
但不管有没有伴生石油,危险是一定的,她也不算危言耸听。
蒲象:“这个我知道。”
又跟张祯解释,“火井能燃,是因井中气不一般,这气烧不尽时恶臭,闻多了要人命!若不闻,倒也无妨。”
他在火井边站了会儿,熏得差点呕吐。
张祯:“。。。。。。没错,所以不要轻易尝试!”
她现在都有点后悔了。
明知墨家是实践派,为何还要给他们思路?
但心里也有一点点妄想,若是能成,那可就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