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和没有正面回答这些问题,反而说起白相在进门之前问起的那个问题,“诸位先生可知为什么白先生没有收学子为徒,学子双亲比之前更加开心了?”
“因为从来没有哪个教书先生登门拜访只为了解众多学子中平平无奇的一个,而且这位教书先生甚至能说出这学子在书院中发生的三两趣事,学子长辈认为这家书院对他们的孩子用心不同于其他高高在上的书院,孩子的未来也值得青山书院这么做,因为青山书院变相认证了这一点。”季先生不愧是诗赋专长,经过一场家访的洗礼就灵敏的察觉学子双亲的情绪。
“季先生说的不错,单单是一场家访就能改变学子双亲中青山书院的形象,也改变了我们书院不同于其他书院对学子的教育方针。”林清和双手合击发出清脆的响声,一双凤目光彩动人,言笑晏晏。
林清和噙着笑又继续说道:“我们这次书院的改革初次计划实际上可以结合科举为官来实施改变。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仅仅是靠科举的那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走到百姓中发现真正需要的能力,才能不被蒙骗。”
“书院的义务不就是让学子们怎么通过科举吗,现在科举都还未通过何谈为官之道?”胡先生提出疑问。
“若是学子不能通过科举,他学习这些做官需要的技能岂不是白白浪费,书院也会被埋怨。”林槐夏也说出有些学子并不能通过科举的事实,毕竟科举年年都有学子参加,中榜有之,落榜只会更多。
“难道你们忘记了,做官的都一定是通过科举的学子吗?朝廷律法中也有通过特科做官的,也有直接去当地衙门做编外人员,积累到一定的贡献直接转为正式官员。”林清和解释道。
“我想起来了,女帝时期那个以仵作之身做到了刑部尚书的狠人!一查起案子就让当时的世家大族朝廷官员胆战心惊。他曾说过,尸体会说话。我小时以为刑部尚书他能通鬼神。”刘先生擦擦额上细密的汗水。
--------------------
第12章
儿时爹娘常常拿着刑部尚书的事迹来给刘先生当作睡前故事,也正因为如此,刘先生的思考方式往往更加贴近事实,深入人心,明白人性,在做策问时的点更懂结合不同形势。
“因此,我们可以在家访时换个恰当的说法,和学子家长说明这些学识和手艺是做官的必备,不然就会被下面的人轻易蒙蔽,背上一口大黑锅。”
“在家访时也可适当透露出,家访是为了观察学子适合往官场的哪个官位方向发展,大概能做些什么官员,如果学子长辈许诺能提供帮助,那就接下来,这样我们就有银钱或者是新的先生了。”
“哦,对了,忘记说了家父之前是状元是做过朝中官员的,现在也有好友在朝中当官,我们书院之前也有几位师兄在朝中做官的,这些都能和学子双亲说说,毕竟定江县内还有哪个书院比我们书院有优势知道官该怎么做,朝中近几年需要哪些官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