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百姓的话题又转了转。
“刚才说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翻年开春就能修完定江县内所有的村镇,这路好走了,行商来得就更勤了。”
“谁说不是呢,明明我们才是学子肥皂的发源地,行商却全都去到了对面的元江县,真气人!”
“我们做肥皂也不差啊,进去干个两三个月,今年能过个肥年!”
“啪!”惊堂木声响,台下声响瞬间停止。
“接下来细讲民生报,看看我们这个月,定江县内又出了什么啼笑皆非的趣事儿!”说书先生清清嗓,做了个预告。
说书先生翻页一看,映入眼帘又是关于新学堂的内容。
“可巧,民生报的开头又与刚刚县报官报的对上了,还是县衙新学堂的内容。是我们的熟人所写,青山蒙童,游语梦。”
说书先生一目十行,“县衙新学堂,院长说让我们去当教书先生……”
--------------------
第122章
就在县报第二期席卷定江县上下之时,青山学子也迎来了十一月份实践活动的尾声。
按照惯例,林清和在实践活动结束的时候,给学子们放了七天的假期。
饱受折磨的学子们刹那间精神饱满,收拾行囊踏上归家的道路。
放假是放假了,左丘栾的心里却是空落落的,他那么大一个玻璃厂的运行可怎么办啊,要人手没人手,说好的找钱先生负责买卖也没有了下文。
左丘栾心不在焉地拎着自己的书箱回家,完全没有注意到县城内多了许多百姓,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尤其是他家所在的方位,人来人往,街边摆摊的小贩多了许多。
然而,左丘栾的心神仍然放在了玻璃厂,看不见定江县在青山书院和官府的联手合作上改变了多少,其中说不得还有他的一份力。
回到了家,左丘栾的书箱立刻有殷勤的书童过来接手。
左丘栾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左府,恍若隔世,明明才一个月没有回家。
他熟门熟路走到了左夫人常在的书房内,推开门就喊了一声,“娘,我回来了。”
左夫人低头算着这个月的收益,眼皮子一下都没抬,“回来了,过来帮我核算一下这个月肥皂的收益。”
“好嘞,娘亲。”左丘栾下意识开口答应,并熟练地拿起其中一本账本,翻开后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