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得兴致勃发,正要说说那些五尺高的珊瑚,一丈方圆的翠玉,众人已然不耐烦,仍旧催促说书人快讲。
说书人咳了一声,“有客人替小可说出了那位大人的名字,为尊者讳,大家心知肚明便是。”
此时,但听那另一座雅间之中,方才那人冷笑了一声,仍是那般尖酸刻薄,却带着些玩味悠闲。混着这一声冷笑,还有另外一人的沉哼,除了朱闻,几乎无人可觉。
“总之,这些大人虽有倾城之财,骁勇私兵,却真真不象个热血男儿,只有当时年方十九的清远侯萧策,刚刚父丧继了爵位,便率军来救,我天朝这悬丝一脉的皇统,这才得以保全!”
“且说这位神宁公主,随了清远侯远遁而走,两人齐心协力,擎起勤王救国大旗,编练靖难新军。”
“公主殿下聪慧沉静,清远侯胸襟武略皆是超凡,两人一内一外,珠联璧合之下,竟生生让新军站稳了脚跟,还引得各州府子民络绎来投,不多时便已成星火燎原之态。”
燮国本是武勇盛行之地,听着这话,有人赞叹,有人却有些不服气,“打仗是男人的事,公主虽然是金枝玉叶,却也只能在营帐中记记帐,组织侍女替伤员包扎、织补,虽然难得可嘉,却也不是绝无仅有。”
说书人笑道:“这位大爷有所不知,新军乃是于危难中草创,一切用度根本是捉襟见肘,粮草、兵器、征衣、甲胄、伤药等等,清远侯一家也是拿不出这么多的。”
“公主殿下临危不惧,周旋于诸侯和世家大阀之间,或是恩威并用,或是巧计诱导,因势利导之下,不仅器物无缺,甚至说动了数位诸侯投入她的麾下,顿时让新军如虎添翼!”
“她甚至策反了伪帝张诚宗的一支亲信精锐反出京城,逼得伪帝惶惶不可终日,而清远侯也率军四下出击,让北狄人闻名色变!”
说到此出,说书人眉飞色舞,心神荡漾,“经过四年相持,新军大势已成,各地义军也风起云涌——当然,象燮王这样的贤明国君也纷纷出兵,狄人的气焰终究不长,先是京城被夺回,伪帝被斩首。随后,在六年前,清远侯会同各方大军,终于在谰江边与北狄人爆发大战……”
说书人竹扇一敲,将此战说得血雨腥风,天地变色,众人听着又是激动又是惊叹,有人甚至喃喃骂道:“狄人这群禽兽,终究夺不了炎黄正统!真是老天有眼!”
“可是狄人之中,却也不乏英才,有一员大将,居然趁着谰江大战之时,一夜奔袭四百里,奇兵逼进,将公主殿下所居的京城团团围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