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没有着急追击,而是令大军原地休整一晚,明日继续追击北上。
北漠广阔,如果达头可汗一心想跑,就算他们穷追不舍,也没那么容易追上。
倒不如先行休整,恢复士卒体力。
这场战斗,虽说隋军大获全胜,但损失也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长时间激战,士卒疲惫不已,战力削弱不少。
中军大帐中。
杨林正在奋笔疾书,而单进就在旁边看着,略显好奇道:
“王爷这是给越王、北平王写信?”
听得单进之言,杨林点头道:
“不错,从今日战况来看,我们所面对的,才是突厥真正主力。如今达头可汗已败,自然要传信于东西二路兵马。
接下来,对达头可汗呈包围之势,他与我大隋为敌,想走可没有这么简单。”
杨林说得很详细,他将单进留在身边,本就有提拔之意。面对单进疑惑,他也乐得指点一番。
单进若有所思,道:
“那此战我大隋的真正目标,就是拿下达头可汗?”
杨林微微颔首道:
“不错,突厥位于北漠,其土地不便治理,若是强行将之占据,反而得不偿失,需要耗费巨大代价维持稳定。
但只要解决了达头可汗,便可在突厥之地扶持新的可汗,如此便可维持边境数十年安稳了。”
等杨林说完,单进亦是明白过来。
以当今大隋的国力,其实和后世大唐一样,也有能力覆灭突厥。
只不过,突厥的土地对于中原来说,还是太过鸡肋了。正因如此,朝廷并没有将这些土地占为己有的想法。
只是为了边境稳定,会扶持更加亲隋的代理人,来掌控北漠之地。
这样的选择,虽然并不长远,往往在代理人离世之后,北漠又会陷入新的动乱,导致波及边境之地。
但毫无疑问,一个合适的选择,最起码可以保证边境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安稳。
相较于一个王朝也就二三百年的历史来说,已经不算短了。
不过,在单进印象之中,似乎到后世大唐,对羁縻地区的控制手段,已经从扶持代理人,逐渐演变成都护府制度。
虽然都护府的疆域一直在变化,动乱也时有发生,但对于身处内地的百姓来说,日子无疑是安稳许多。
只要朝廷实力足够强大,便能对外族形成有效掌控。不至于外族每次权力更替,都需要大费周章。
短暂思索之后,单进终究还是说道:
“王爷,末将听说过一句话,便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哪怕我们覆灭达头可汗,扶持一名新的可汗,掌控突厥。
但他终究是突厥人,而不是我大隋子民,其心中所想,必然是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摆脱朝廷的控制。”
杨林闻言,顿时面露诧异之色,有些惊讶的看向单进,说道:
“你说的没错,本王也明白这些道理,但不扶持新的可汗,想要真正掌控北漠,对于我大隋来说,实在得不偿失。”
讲到这里,杨林亦是有几分无奈,北漠之地太过辽阔,环境太过恶劣,且不说无法耕作,就连放牧都不容易。
如果想要统治这块土地,大隋非但不能获得什么,反而要不断输血,如此得不偿失的生意,自然没人愿意做。
倒不如扶持代理人,每年给点好处,便能维持边境平稳,何乐而不为呢?
单进沉默了一下,说道:
“末将倒是有个想法,其实朝廷无需直接掌控北漠,可以效仿昔日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在北漠建立都护府。
将北漠各个部族的酋长、首领任命为土官,让他们自行治理。
而朝廷派遣一支精锐,镇守都护府,联合亲隋部落,削弱反隋部落。既可稳定局势,也能防止某个部落坐大……”
就这样,单进将自己知道的都护府信息,坦然告知杨林。
对于他来说,这个制度最大的意义,便是稳定边疆,可以让百姓免受其害。
但要说对未来有什么影响,那倒未必。
毕竟,大隋之所以二世而亡,真正的原因便是杨广耗尽民力。大兴土木,大动干戈,穷兵黩武,使得百姓不得不反。
如此天下皆反的局面,杨广再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
如果因为他这个建议,能够让边境百姓多安定几年,无疑是一件好事。
刚开始时,杨林还不以为意,但等单进越发深入,杨林脸色微变。
虽然杨林不是文官,但他身为大隋靠山王,眼界何等宽阔?
他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很重要,对于大隋来说意义重大。
如今大隋北伐突厥,已经获得首战胜利。但对于日后如何治理,仍旧是老一套,没有太多变化。
扶持一个新可汗,边境或许能够安稳十几年。但若执行单进说的都护府制度,那就是百年大计了。
杨林对朝廷忠心耿耿,将大隋的利益看得极重。此刻心中已是蠢蠢欲动,恨不得马上将这个消息告知杨坚。
脑海中思绪涌动,过了好一会,杨林终于回过神来,略显急切的说道:
“好,想不到你小子还有这样的本事,这都护府之策值得一试,本王这就起草一份急报,令人送往大兴城。
若是陛下召集群臣议定,要在北漠付诸实施,你又是大功一件啊!”
杨林笑容满面,欣喜之色溢于言表,他是真的很开心。
一方面是因为,他想到这个制度的出现,很可能改变北漠局势,让大隋边境安稳,能够免受外族之祸。
另一方面,也是单进展现出的才华,让杨林颇为惊喜。想不到这小子非但实力惊人,还文武双全,是个搞政务的好手。
这一刻,杨林在单进身上看见了希望。
有如此栋梁之臣,日后大隋必然蒸蒸日上,成就不世功业。
说着,杨林又拉住单进,笑道:
“难怪你小子当初不愿认本王为父,以你这般能力,本王相信,日后定能靠自己封王,成为我大隋的中流砥柱。”
单进听得想挠头,虽然杨林对他寄予厚望,但他可不想跟杨广一起死。
他提出建议,并非为了大隋,而是为了边境百姓,仅此而已。
不过在杨林面前,单进谦逊的答道:
“这都是末将胡乱之言,王爷谬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