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大兴城买的府邸,便在京城靠山王府之侧,靠山王听到雄义习武的声响,便是找上门来,要将之收为义子……
被雄义接连拒绝之后,靠山王虽然走了,但他仍旧不甘心,便是向陛下举荐,最终一道圣旨,雄义不去也得去了。”
王伯当微微张嘴,一时间哑口无言。
看来,像单进这等人才,不管在何处都会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靠山王与朝廷求贤若渴,自然不会错过。
“原来如此。”
王伯当苦笑着说道,他倒是能够理解单雄信的无奈了。明明单进已经几次拒绝,却还是被征召为官,当真无可奈何。
旁边的谢映登补充道:
“雄义天赋异禀,虽然他无心入仕,但有些事确实不可避免。但单庄主无需担心,我相信以单进但实力,定然无忧。
或许,还能趁此机会立功归来,这终究不是坏事。雄义虽在三贤庄,但他并非绿林中人,或可实现一番抱负。”
其实单雄信早就已经想通了,无非是看见好友,忍不住想要吐槽。
只见他赞同道:
“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某自然希望雄义能够有所成就。但究竟如何,还是要看他自己,不管雄义如何选择,某都会支持他。
这段时间,某一直留在大兴城,便是为了等待漠北的消息。
虽然还没有确凿的情报,但以城中流传的信息来看,如今官兵北伐应当取得不小的战果,但距离回师,怕是还要些时间。”
三人继续说着。
也是聊起近来发生之事。
在这个过程中,单雄忠也是过来打了个招呼。
最终,王伯当和谢映登决定留下来暂住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来一趟,自然不能这样随随便便走了。
而单雄信,自然颇为高兴。
如果不是因为太无聊,太寂寞,他怎么会跑来品茶轩呢?
——
宫城之中。
杨坚正在大殿之中。
经过这些天的商议,关于如何建设漠北都护府的细则,也都商量妥当。
要知道,杨坚手下的这些能臣,可不是庸碌之辈。单进已经将都护府的框架提出来了,剩下的事情反而简单。
要是这都不能明白,岂不是显得他们太过无能?
当然了,这道圣旨杨坚没有急着发出去。虽然隋军在漠北取得优势,但最终的胜负尚未可知,不必急于一时。
等有了确切的消息,他再发出圣旨,让杨林等人组建漠北都护府不迟。
这让杨坚颇为期待,虽然他建立大隋,一统天下,但很多事情依旧令人诟病。
和往日大汉强盛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
但是,如果他能够彻底征服漠北,建立起全新的都护府。那么,他所建立的大隋,也将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像杨坚这等身份的存在,他想要的自然不是简单的利益。而是为了大隋昌盛,也是为了身后名,此事再正常不过。
就在这时。
殿外匆忙而来的禁军,吸引了杨坚的目光,他略显疑惑看去,沉声道:
“是漠北有消息了吗?”
禁军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道:
“启禀陛下,正是靠山王令人传来战报!”
“虎臣的消息?”
方才杨坚并不确定,当他从禁军口中,确定是杨坚的急报,表情就迫不及待的变化起来,他连忙喊道:
“急报在何处,快呈上来?”
可以说,杨坚等这个消息已经很久了,可算是将之盼来了。
当然了,这也足以说明杨坚对杨林的信任。漠北战局未定,他就如此笃信杨林,本来就是很难得的事情。
不过站在杨坚的角度,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首先杨林是他的兄弟,而且这几十年来,一直忠心耿耿,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而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杨林终生未娶,他没有儿子可以继承。
那些义子,顶多继承杨林的王位,却不可能更进一步。
这种种原因叠加起来,便让杨坚对杨林再无疑虑。
很快,急报就到了杨坚的手中,他直接将之打开,双眸迅速扫了过去。
下一刻,杨坚整张脸都是笑意。
看来他没有信错杨林。
哪怕只是大概扫了一眼,杨坚也能看到,隋军在漠北大胜突厥。
距离杨坚的目标更进一步。
稍微深吸一口气,杨坚没有着急,他仔细查看起战报,一字一句的看去。
刚开始时,杨坚还算淡定,可是当他看见某个消息,瞬间难以置信,哪怕他身为一国之君,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达头可汗被俘虏了?”
这才是杨坚最惊讶的事情,隋军兵强马壮,想要击破突厥很简单。但要将达头可汗俘虏,此事谈何容易?
人家打不过还不能跑了吗?
结果杨林在急报之中写了,校尉单进与北平府裨将罗成,领兵深入漠北,击破突厥之众,俘虏数千人,擒拿突厥达头可汗。
虽然消息令人意外,但杨坚并无怀疑。他相信以杨林的性格,绝对不会在战报之中信口开河,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单进……单进,你当真是我大隋的福将啊!”
杨坚笑容不止,也是发出一声赞叹,此战的主角无疑又是单进。不管是支援北平府军,还是擒拿达头可汗,单进居功至伟。
这些东西,战报之中写得清清楚楚。
以杨林的身份,根本不需要和手下抢功。所以发生的事情,战场之上的情况,他全都事无巨细的写明了。
正因为看到这些东西,杨坚才能知道,单进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这一刻,杨坚多少有些庆幸。
庆幸当初杨林向他举荐单进的时候,他没有拒绝。否则的话,没有单进相助,隋军纵然能够取胜,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以战报之中所言,如今隋军在漠北之地,已经是大获全胜了。
再看了眼战报,杨坚逐渐回过神来,他正色扫过,沉声道:
“传令,召高颎……等人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