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地。
在巴托一战后,突厥各部精锐近乎全军覆没,再也难以形成有效抵抗。
杨林没有着急行动,而是统领大军暂且驻扎于此。
除了在此等待杨坚的命令,也是商议接下来的行动,如何尽快平定突厥残部。
大帐之中,杨林三人聚集于此。
而杨林手中,正拿着一份圣旨,正是杨坚的消息送到了。
虽然他们远在漠北,但朝廷的八百里加急也不是开玩笑的。在信使日夜兼程的赶路下,圣旨终于送到。
看着这道圣旨,杨林顿时面露喜色,他微微颔首,看向杨素、罗艺二人,说道:
“陛下已经决定,建立漠北都护府,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解决突厥残余势力了。待都护府成立,我大隋北境无忧也!”
都护府的好处显而易见,虽然依旧不是直接掌控,但相较于扶持亲隋可汗,还是要稳妥得多。
最起码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会让外族肆意妄为。
而杨素、罗艺闻言,也是眼前一亮,他们也知道都护府之利。
罗艺率先说道:
“太好了,圣旨已到,我们便可动手了。如今突厥各部,青壮所剩无几,他们根本无法抵抗我大隋精锐。”
而杨素略做思索,亦是提出自己的建议,说道:
“其实老夫觉得,想要早些解决问题,先前俘虏的各部首领,以及那突厥小可汗莫贺咄,都可以利用起来。
只要他们愿意替大隋效力,平定反叛势力,便可获得自由,以及大隋的官职。
利用突厥的力量,来这些突厥残部,反而更简单。等到都护府成立,将各个部落分化,就能够保证大隋的掌控力。”
不得不说,杨素作为一代名将,其眼力确实不凡。大隋想要掌控突厥,就不能单纯依靠武力,更要对突厥分化处理。
正如当年分化东突厥和西突厥一样。
只不过,现在大隋实力更强,能够彻底覆灭突厥。这个时候,将突厥各个部落分化,削弱他们的凝聚力。
就算有单个部落叛乱,也无法对大局造成什么影响,更不要说威胁大隋了。
当然,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大隋的强盛。
唯有大隋足够强大,才能保证漠北的安稳,让外族不敢肆虐。
否则的话,一切仍旧尚未可知。
但在杨林等人看来,大隋才刚建立二十年,根本不必担心这么多。
听得杨素的建议,杨林点了点头,他想了想又说道:
“其他各部首领倒是无妨,但这莫贺咄,终究是主动投靠我大隋,应该怎么安排他,这才是问题所在。”
杨素却很淡定,笑了笑说道:
“莫贺咄投靠我大隋,究根结底只是无力争夺可汗而已。此人野心不小,不能让他执掌大权。
依我看,可以给他分封一个大部首领,同时要离我大隋驻兵之地最近,如此一来,如果他有所异动,便能第一时间反应。”
待杨素说完,杨林恍然大悟,这倒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莫贺咄第一个臣服大隋,那就给他最广阔,最富庶的地盘。
在外人看来,这当然是好事。
但实际上,莫贺咄的地盘越好,那他距离大隋直辖区就越近,受到的限制越多,反而过得胆战心惊。
不过这些,并不是杨林需要担心的。
他欣然答应道:
“那就这样办吧,让人将这些人带上来,看看他们的态度。
若是他们愿意配合,便留他们一命,反之,本王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
杨素与罗艺皆无异议。
——
随着杨林命令传出。
莫贺咄以及被俘虏的各部首领,都被带到大帐之中。
看到杨林三人,莫贺咄有些惶恐。
这还是巴托之战后,他第一次看见杨林等人。这几天,他心中顾虑颇多,不知道杨林会如何处置他。
甚至于,莫贺咄都有些后悔,如果他不派人联系杨林,会不会不一样?
但仔细想想,莫贺咄明白就算他什么都不做,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如今的大隋太强了,而突厥一方接连战败,连达头可汗都被俘虏,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抗衡来势汹汹的大隋?
无非是再耽搁几天而已。
面对现实,莫贺咄别无选择,他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唯有接受命运,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虽然有些慌张,但莫贺咄却不敢耽搁,连忙朝着杨林三人行礼:
“莫贺咄见过靠山王……”
听着莫贺咄这口汉话,倒是颇为流利,杨林微微点头,说道:
“不必多礼,莫贺咄你是我大隋攻占巴托的功臣,朝廷不会亏待你的。”
这话说出,在莫贺咄身后的各部首领,顿时面露冷色,死死的盯着莫贺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