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
杨广召集群臣商议政事。
在杨林和邱瑞各自领兵归来后,杨广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对他来说,如今大权在握,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直以来,杨广都有着相当的雄心壮志,他想要成为一名千古一帝。
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在想,自己要怎么做。日后,他便可以将自己的构想变成现实了。
看着大殿之中群臣,听着他们禀报上来的民生事务,他只觉得有些无趣。
那些黔首有什么好在意的,以他看来,这些人就是过得太舒坦了。杨坚休养生息了这么久,他可不会这样做。
百姓于他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朝会终于是快要结束了。
杨广微微打了个哈欠,接着说道:
“诸位爱卿,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吧!”
今日的朝会,让杨广不甚满意,他想要做大事,而不是纠结于这样的旁枝末节。
他看见群臣沉默不语,正想要下令退朝时,忽然,一道人影从队列之中走出,杨广看到来人,显得有些意外。
因为走出来的不是别人,而是靠山王杨林。
“皇叔……不知皇叔有何事?”
杨广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询问道,心中难免有些疑惑。
虽然他不知道杨林心中所想,但是他却能够感受到,此事不太对劲。
有什么问题,杨林方才为何不说,却要到此刻即将退朝之时站出来。
群臣的目光,都落在杨林身上。
他们同样好奇,靠山王想要做什么。唯独不远处的邱瑞,他目光微微闪动,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他自然知道杨林意欲何为。
面对众人注视,杨林波澜不惊,他只是平静的看着杨广,说道:
“启禀陛下,老臣有一事启奏!”
杨广微微颔首,说道:
“皇叔有何事直言便是,不必如此拘束!”
杨林已经做好准备,他当然知道自己所为,可能会触怒杨广,但是为了朝廷,为了大隋,他总要站出来。
很快,他拱手道:
“老臣听闻,忠孝王伍建章,与尚书左仆射高颎,触怒陛下,如今仍在狱中。
老臣恳请陛下,念在二人往日之功,对朝廷忠心耿耿,对他们从轻处置。”
杨林话音落下,杨广顿时脸色一变,或许伍建章和高颎,确实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他们对杨广,绝对没有任何好处。
杨广听从宇文化及建议,没有杀了伍建章和高颎,已经是手下留情了,现在杨林还想让他放过这二人?
莫名之间,杨广心中怒火涌起,他对二人本就意见颇深。只是最近事务匆忙,无暇顾及伍建章和高颎罢了。
如果真如杨林之言,对二人网开一面,从轻处置,那他们出来之后,是不是又要非议自己,这可不是好事?
要真是如此,杨广宁愿背负骂名,也不想给自己留下隐患。
虽说如今杨广已经执掌大权,他作为大隋天子,无人能够忤逆他的命令。
但是他自然知道,自己的位置是如何得来的,始终心存顾忌。
“他们非议朝廷,忤逆朕意,可谓是罪大恶极,皇叔当真想要朕对他们网开一面?”
杨广冷哼一声,意味深长的说道。
虽然杨林的兵权,已经被杨广收回来了,但他的威望摆在这里。杨广也不可能毫不顾忌,就把杨林怎么样。
同时,杨广对杨林也算了解,这位皇叔比朝廷之上任何人都忠心。
如果遇见什么问题,宇文化及可能不靠谱,但杨林绝不会有什么问题。
正因如此,杨广才没有直接翻脸。
杨林岂会不知道杨广的意思,他自然知道这段时间,大兴城发生了什么。
虽然杨广将伍建章和高颎关押,但是消息早就传遍了大兴城。
哪怕百姓不敢随便议论,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流言蜚语,在四处传播着。
当杨林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同样无比震惊,他难以想象,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刚开始时,他得知杨坚的驾崩,有异常之处,也有些愤怒,他想要质问杨广,想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最终,他还是改变了想法。
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杨广已经登基为帝,他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想要扳倒杨广,另立新君,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更不用说,此举会给大隋带来多大的麻烦。到时候江山社稷动摇,国家衰微,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并且,杨坚的几个儿子里面,杨广确实是最出众的。如果这件事,当真是杨广一手主导,那他的狠辣,还真不容小觑。
想要坐稳皇位,不狠可不行。
所以,相较于这个问题,杨林反而更愿意承认杨广的皇位。
不管在此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既然杨广已经登基,那就让他继续做这个皇帝。如果杨广当真有本事,能够让大学变得更加繁华,变得更加强盛。
那又有什么问题呢?
国家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大隋好不容易才有如今的局面,要是就此毁于一旦,这是杨林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虽然他也心有不甘,但是杨坚已经驾崩,此事无法挽回,若是继续拘泥于此,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不止是杨林,包括在场群臣,皆是能够感受到那巨大的压力。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被杨广威慑过。
那时候,不是没人站出来替伍建章和高颎说话。但他们都因此受到了杨广的责罚,付出惨痛的代价。
杨广刚刚登基为帝,外面又传播着流言蜚语,这个时候他想要稳固自己的权势,那就必须拿人来立威。
如果有人跳出来,和他唱反调,忤逆他的决定,那杨广便有理由将之处置。
不过杨林的身份,终究和普通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