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粮草的话,别说派兵出征,恐怕大隋内部,也得乱局四起了。
杨广的目光看向前方,陷入思索之中。
如今的生活,让他有些无趣。
其实在登基之前,杨广还是很喜欢美人的。尤其是将美人养在密室之中,回来便可颠鸾倒凤的感觉,实在太刺激了。
可是不知为何,在杨广登基后,他反而觉得有些无趣。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平稳,根本没有一点波澜。
对于杨广来说,他喜欢权力,却不喜欢安稳,他更喜欢刺激的人生。
既然他现在已经执掌大权,是天下之主,总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他想要胜过杨坚,那就要做一些杨坚不曾做过的事情,那他可以做什么呢?
忽然间,一个想法浮现于杨广脑海之中,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略显激动的看向宇文化及,说道:
“宇文化及,你说朕御驾亲征如何?”
杨广突然的话语,让宇文化及一怔,他还真没想到,杨广会突发奇想。
御驾亲征的事情,倒也不是没有,但前线之事岂是开玩笑?
杨广作为大隋之主,要是出了什么意外,整个大隋都将乱作一团。
若是按照理智,他自然该劝阻杨广。他既然已经登基,就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冒险的事情交给其他人。
但是,宇文化及知道在杨广面前,绝对不能按照理智办事。他短暂思索之后,便已经有了答案,当即拱手道:
“陛下英明神武,当年亦是统领大军,平定南陈,居功至伟,御驾亲征自无问题。”
不管这件事情,和杨广有多大关系,在宇文化及这里,就都是杨广的功劳。
反正吹牛不用草稿,杨广听着高兴就行。
果然,在宇文化及说完之后,杨广脸上浮现一抹笑容。
他喜欢宇文化及,原因就这两个,其一是确实有些本事,替他出谋划策,也办了不少脏活累活。
至于其二,就是宇文化及说话好听了。
宇文化及的话语,更是坚定了杨广的想法。杨坚可以派遣大军征战沙场,他可以亲自领兵开疆扩土。
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显得他的本事?
就像方才宇文化及说的那样,他又不是没有带过兵。当年大隋讨伐南陈的时候,他就是大军主帅,事情也不难啊!
念及此处,一切豁然开朗。
但此刻,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在杨广面前,就算要御驾亲征,他该对谁下手呢?
原本北方外族,突厥直接被杨坚灭国了,如今成了大隋的漠北都护府。
而原本还有点嚣张的高句丽,也是被杨林、单进暴打,距离灭国只有一步之遥。
所以在杨广下令退兵之后,高句丽立刻做出决断,派遣使者从高句丽赶来求见杨广,要向大隋称臣。
在这种情况下,杨广自然不好对高句丽动手了,他的选择少了很多。
沉吟之后,杨广再度询问宇文化及:
“你觉得,朕若是要出兵,该对哪方外族下手,才能宣扬我大隋国威?”
杨广问出这个问题,宇文化及脑海中众多思绪涌现,他忽然有了主意。
就这样,宇文化及拱手答道:
“启禀陛下,虽然如今漠北已经平定,但是在我大隋西北的吐谷浑,却并不安分,虽然不曾大举进犯我大隋,却时不时劫掠百姓,令边境难安。
陛下若要立威,可从此下手,既解决了边境隐患,除百姓之忧,也能让天下人,皆知陛下英明神武。”
“吐谷浑?”
杨广认真思索起来,宇文化及说的也有道理,这确实是个合适的选择。
毕竟在北边,与大隋接壤的外族,也就剩下个吐谷浑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杨广没有犹豫,沉声道:
“好,这吐谷浑确实屡次犯我边境,朕为大隋之主,岂能熟视无睹?朕会让天下人知道,朕本就是天子。”
确定此事之后,杨广忽然又想起一事,他看了宇文化及一眼,说道:
“对了宇文化及,朕此前与你商议的营建洛阳,你可有什么合适人选?”
营建洛阳之事,杨广也筹谋已久。现在的大兴城,虽然已经很繁华、富庶,却不利于掌控天下全局。
对于杨广这等野心勃勃的帝王来说,营建东都无疑能够解决此事。洛阳乃天下之中,关联四方,地理位置优越。
包括物资运输,人员往来,也比大兴城便捷得多,有着不小的优势。
宇文化及听得此言,他目光微微闪动,随即沉声答道:
“营建洛阳乃是陛下大计,能够打击世家权贵,此事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委派亲信中臣,才能保证其稳妥。
是以微臣以为,左仆射杨素,或可担当重任。”
毫无疑问,宇文化及举荐杨素,自然有着自己的小心机。
但究其根本,这同样是杨广的想法。
杨素其实也称得上杨广的亲信,因为早在杨广登基之前,杨树就已经暗中投入其麾下,并且帮了他不少的忙。
然而,在杨广登基之后,众多朝中老臣要么外放,要么告老。
就剩下杨素一枝独秀。
他被杨广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乃是高高在上的宰辅,说一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就连宇文化及,也没有这样的地位,他虽然深受杨广信任,但他现在资历不够,贸然提拔亦是不妥。
如果杨素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事也就罢了。
但杨素终究太高估自己,时常劝诫杨广,履行着杨林等人的责任。
他虽然早就选择杨广,却不代表他是奸臣,会放任杨广胡作非为。
如果杨广所为,有什么不妥之处,他当然要出言劝说。
这段时间以来,杨广虽然没有和杨素撕破脸,但心中已有颇多不满。
而如今,在宇文化及的提醒下,一个解决杨素的机会,就到了杨广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