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要搞就搞碾压式的领先【求全订】(2 / 2)

🎁美女直播

“所以,我希望能够不再去学枯燥的理论物理,我要把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定到应用科技上来。”

“郭老师,您支持我吗?”

郭明看一眼黑着脸站在一旁的邱竹贤,他心里明镜一般:这个少年天才要被拐跑了。

郭明有点儿尴尬:“咳咳!这个,需要你自己考虑,此外,谢延波同学,你将来学成了的话,还是回来母校效力吧,开创一个本校应用电子专业的新时代,在咱们校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谢延波一脸认真地说:“郭老师,这就不对了,都是为国效力,在国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不更好吗?”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够在母校完成本科学业。”

邱竹贤听了这句,松了口气。

他赶紧笑着说:“延波啊,你学有余力,脑子也够聪明,既然你对电子专业有兴趣,那就今后读电子系吧,这样你可以一边在张红卫的实验室工作,一边学业也不至于耽搁了。”

“要说,张红卫现在其实也仍然是北大的学生,他和学校商定的是:平日里不上课,只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

“你也可以这么做。”

邱竹贤现在想的是,如果学生执意要走,那就成全他!

龙科大这学校的胸怀还是非常宽广的。

谢延波很高兴,他点点头说:“谢谢校长。那我改写电子吧。”

就这么地,张红卫改变了谢延波的命运。

按照前世的历史发展轨迹,谢延波最后的下场是很令人惋惜的:他最后精神失常,几近崩溃,最后还是龙科大到犹撒去将他接了回去,还给了他一个教师的职位,让他教授物理。

其实,纵观龙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成为时代巨擘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只能用小有成就来形容。

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去了犹撒国,但在那儿也只是个普通人罢了。

……

张红卫在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当即就行动起来,他除了让人给龙科大传真了个邀请谢延波加盟的通知外,还亲自去找了求伯均。

求伯均来这儿参加选拔考试也是相当偶然的一个事情。

他在故乡的高中,一向顶着个少年天才的名头。

年龄很小,但成绩出类拔萃,尤其是数学,几乎每次都是考满分。

当地接到选拔通知之后,就想要让求伯均去试一试。

他家人一听说如果能选上的话,不仅可以直接上大学,甚至还可以有一份工资,于是就十分的心动。

就这么地,求伯均被带到了京城参加考试。

不过,带他到京城参加考试的当地相关部门的人了解到参加考试的都是些什么人之后,基本上都没抱什么希望。

因为,高手太多了。

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孩子,按理说脱颖而出的希望不会太大。

所以,考完之后,他们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火车票都已经买好,正准备提着行李出门,张红卫正巧赶了过来。

求伯均看见张红卫很是激动。

“张老师好!”他微微躬身问好。

他隐隐觉得可能有好事要发生。

所以,心跳得有些厉害。

张红卫笑着说:“你好,伯均,你们这是打算离开了吗?”

带求伯均来的干部叫于建忠,他笑着说:“考完了,我们想着,留在这里还要花钱,不如回去。”

“伯均马上就要高三,学习任务挺重的。”

张红卫说:“伯均这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挺优秀的,得了84分。我找他聊一聊,看看他是什么想法。”

于建忠大喜过望:“呀!考得真不少呢。”

“伯均考完之后和我说,他感觉考得不太好,我还以为会很差呢。”

张红卫含笑说:“主要是题出得活,就算是答出来了,也不确定能对。”

“伯均啊,这次考试可是涉及到了不少的高等数学的内容呢!”

“你自学过高等数学吗?”

求伯均有点儿局促地说:“我老师是南大数学系毕业的,他说我数学天赋不错,借给我一些书让我自己看看,开拓一下知识面。”

张红卫点点头说:“你自学能力很强,数学天赋的确是挺高的。”

“今年是高二了对吗?高中的数学你已经学完了吗?”

求伯均说:“是的。”

张红卫问:“你打算报考哪一所大学哪个专业?”

求伯均说:“暂时还没有目标。”

“不过专业的话,跟数学相关的就行。”

张红卫说:“想上北大吗?”

求伯均摇头:“没想过,离家有点儿太远了。”

现在的求伯均,还是有点儿孩子心性。关键是,他明年报考的国科大,距离他的家乡也挺远的啊。求伯均对北大是不是有什么成见呢?

张红卫微微一笑说道:“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想干一番大事业,还是要有胸怀天下的豪气。”

“伯均啊,你是个人才,我是很真诚地希望能够邀请你加入我的科研团队。”

“先说明一点,你如果同意加入,那你就要来京城,你的意向如何?”

求伯均问了一句:“真的有钱发,是吗?”

张红卫笑了,这孩子,惦记着赚钱呢。

他点点头说:“是的,会有一份补助,每天3块钱,包食宿。”

求伯均一听,马上点点头说道:“我愿意。”

“我就想帮家里赚些钱。”

张红卫说:“赚钱没有问题的。”

“但是,文凭还是要拿一张的吧?”

“清北让你任选一个,你选哪个?”

求伯均说:“老师你想让我选哪个?”

张红卫说:“那我希望你选北大,因为咱们的实验室就在北大里面。”

“我也是北大的学生,咱们可以当校友。”

“总之,学习工作可以两不误。”

“你看呢?”

求伯均眼睛一亮:“哦,哦!我都差点忘了,张老师您也是北大的。”

“那您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张红卫点头道:“那成,就这么说定了吧。”

“伯均啊,你看,你是回家一趟安排一下,还是直接就留下来开始准备投入工作?”

求伯均想了一下,说:“回家的路挺远的,坐火车需要一天一夜。”

“我直接留下来吧。”

“张老师,这么说,我不用再回去上高中了?”

张红卫点点头,说:“是的,不用了。”

“你先跟着我搞研究,明年,直接安排你读北大。”

“你看可好?”

求伯均心里还有点儿没底:“可是,我好像什么都不会。”

张红卫摆摆手说:“问题不大,聪明人的话,学什么都可以快速上手。”

“不还有我呢吗?我教你!”

求伯均很感激地说:“谢谢张老师。”

求伯均就被暂时安排在了北大的学生宿舍里。

张红卫很快就又得到一个好消息:谢延波也已经同意加入他的科研团队。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真正把团队给组建了起来。

王志也说到做到,他的关系还留在电子部,他直接到张红卫的实验室帮忙了。

不得不说,王志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那么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他协调管理得井井有条。

到了1979年的3月底,张红卫的芯片产业现代化自动化科研团队正式开始投入到紧张的研究工作中去。

张红卫把芯片产业链的所有有待改进突破的工序给细分成了数百个小的研究项目。

基本上每个小团队负责一个项目。

当然,在投入研究之前,张红卫已经是把他自己编写的那一系列的关于芯片的教材都发放到了每个人的手里,并通讲了一遍儿。

他讲得很快,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都已经自学过,差不多都能理解个差不多透彻。

只有少量的难点,只要点拨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而细分并分发下来的科研项目,张红卫也都跟每个小组仔细地沟通过,将其中的要点和方法也都点拨了一下。

张红卫自己主抓的是DUV光刻机这一块。

DUV采用的是深紫外光源,其波长大概在193纳米左右,采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原理,通过复杂的光路折射,将掩膜版上的图形缩小投放到硅片上,再经过复杂的工序,制造出纳米级的芯片。

DUV可以轻松把芯片制程给搞进纳米级。

而现在的芯片制程,还在微米级。

张红卫想的是时间紧迫,他绝对不能按部就班地在芯片科技领域一点点突破,那是绝对不行的。

要搞,那就来个碾压级别的领先。

造出纳米级芯片,并可以投入量产之后,那龙国的导弹、卫星、飞机、火炮性能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龙国的微型电脑以及其他电器产品,同样可以来个质的飞跃。

同样的,机械设备也将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到数控化自动化的阶段。

高精密的数控机床对于工业发展太重要了。

没有五轴数控,压根就造不出精密度极高的零部件,自然也就在设备质量上跟蜥方有了巨大的代差。

所以,要搞,那就来个碾压蜥方的壮举!

前世的时候,阿斯麦的总裁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就算是把图纸给了龙国人,龙国也造不出复杂的光刻机设备。

但同样是这人,后来看到龙国在光刻机方面不断大量投入,不断取得突破,就又改口说什么“龙国有14亿人,聪明人很多,他们能想到我们未想到的解决方案,出口管制只会迫使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到最后他就开始指责龙国研发光刻机是在破坏全球化分工了。

其实吧,光刻机虽然有难度,但前世的21世纪20年代,主要的难度就是专利壁垒!

而现在,专利壁垒是没有的!

在张红卫面前的可以说是一片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