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的时候注意安全!”
赵放又吩咐了两人几句,让他们在生产的时候多操点心,不能大意,随后骑上自己的摩托车离开。
望着赵放离开的背影,马二强不明所以地问道:“食品厂出什么事了?”
赵田把他拉到自己身边低语了几句,马二强的脸上也同样的露出担忧的神色。
骑着摩托车走到县道的交叉口,这里有不少前来拉砖的人在路两旁坐着歇息。
很多人距离大榕树村比较远,加上是牛车,走到这里已经很累了,会在这路口先选择休息一下,然后继续赶路。
或许是因为这里宽敞和地势平坦,倒成了大家默认的露天驿站。
有的人在和旁边的人聊天,有的则是大口吃着烙好的大饼,仰着脖子大口喝着水。
赵放本来是没打算停,但在路过的时候,却看见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在人群中不断地游动,手里还拿着一块小牌子。
“我们刘家村的砖质量比大榕树村的还好,价格便宜。”几个男人猫着腰游走在人群中,不断地低声询问着。
一些人对这些话无感,也有人在听到男人这样说,明显也有些意动。
“我们郭庄的质量更好!敲不烂砸不坏,一砖传三代,人走砖还在。”听到男人的话,不远处有人立马接话,说完还贱贱地笑了起来。
“郭老六,你特娘的抢生意是不是?”男人脸色不善地盯着名叫郭老六的男人。
“嘁,刘三儿,谁抢谁啊,大家不都是来抢大榕树村的生意的,谁比谁高贵。”郭老六嘴里叼着枯草,不屑地说道。
刘三儿听到对方的话,自知理亏,所以也不再说些什么,而是转身继续询问下一家。
赵放听赵田几人说过,周边的几个村有专门在这里揽客的,没想到这么多,都快形成一个小型的红砖交易市场了。
赵放盯着名叫刘三儿的男人,莫名感觉背影有点熟悉,像是吃自己雪糕的那个老哥。
“嘿!”赵放冲着背影喊了一声。
男人一脸纳闷地回头,刚开始没有认出来是赵放,但感觉到有点面熟,冲着赵放笑着点了点头:“吃过饭了?”
一句非常标准的打招呼用语。
这个年代大家见面打招呼,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询问你有没有吃饭。
“吃过了,你这是?”赵放笑着回道。
“来给我们村砖厂拉点生意,你呢?”
赵放把摩托车扎好,然后递出一根烟,对方见状,忙不迭的走过来接过烟。
等走的近了,男人才明白过来,这就是请自己吃雪糕的小伙子。
“是你啊!”男人把烟夹在自己的耳朵上,开心地说道。
赵放见状只能再拿出一支烟,给对方点上。
“你们村怎么跑到这里拉生意了?”赵放装作什么也知道的样子。
“嗨呀,谁让大榕树村的生意好,都来他们这里拉砖,我们村长派我过来看看能不能拉走点。”
“能拉走吗?”
“呸,不好拉,说到这我特娘的都想不通,同样是砖,为啥大榕树村的就卖的那么好。我在这里拉客,你猜他们给我说啥,不是说娶媳妇儿必须用大榕树村的砖,就是用了他们的砖盖房子能发财。”刘三儿愤愤不平地说道,任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老弟,我给你说,总有人爱占便宜,倒是不愁拉不到人。”刘三儿说到这里,声音压得非常低,生怕旁人听到。
“你们砖价格真的低吗?”赵放好奇地问道。
刘三儿听到此话,扭头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人注意到,便搂住赵放的肩膀说道:“球,其实就便宜了1厘,说便宜5厘都是忽悠他们去的,前一顶砖(红砖的计量单位,一般是200~250块)是这个价,再想多拉就是这个价。”
刘三儿说完,用手指比划了一个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