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满星高兴的是,刚回到了宅子就收到了承佑和溪月从青州寄来的信。
迫不及待的拆开看后,前三页讲的都是青州和豫州的事,满星看到第四页时失笑,这小子想趁着战乱的波及吃了那些受到影响的产业,但有他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因此没占着便宜。
最终他收了几家实力并不出色的铺子,且在你来我往的生意手段中还亏了五千多两银子,信中扬言不会放弃,不做出一翻成绩绝不会回来。
“做生意亏损是常事,这小子第一次亏这么多银子估计被气的不轻。”满星笑笑,小儿子的生意不像她,除了一开始路氏和贤妃的对付,其余的可谓顺风顺水。
特别是在眼前的生意,如今老二是刺史,她不管做什么都容易的很,也因此她先前叮嘱过燕伯,一切照着规矩来,免得落人口实。
“大姑,我们回来了。”殷景澄的声音传来。
满星抬眸,就见老二,庆生,景澄三人走进来,道:“承佑来了信,说了青州的一些情况,你们看看。”说着将信给了承启。
“大姑,这免赋税和徭役公告一贴出,老百姓都沸腾了,”殷景澄坐到椅子上给自已倒了杯水,边喝边说:“这次,我算是知道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了。”
“民生民计乃国之根本。”彭庆生在旁说:“景澄,这些夫子应该教过,你都白读了。”
“纸上的东西,念过就算了,谁会去深想。”殷景澄撇撇嘴:“我现在明白也不晚,国之根本说白了,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何过上好日子?那就是能让他们吃穿不愁,生活安定,子孙后代幸福生活。”
他从小在宫里玩,皇后娘娘总说老百姓都是刁民,不可惯着。娘也告诉她老百姓是奴,是贱民,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久而久之,他便有着固有的印象。
卫承启将信给了庆生,让他也看一看,看着景澄所说也提出了自已的看法:“国之政权是握在一小部分的人手里,但监督它的却是所有的老百姓,历朝历代以来,就是因为苛待了老百姓,也因此有了改朝换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这个道理。”
智商上,满星对老二是从没有失望过,只要别人提出一个点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他来说向来不是问题。
“青州与豫州私下的生意往来很密啊,为了以防万一,这些生意人必须查清楚是否曾帮过沈谦之。”彭庆生看完后拧眉说。
殷景澄一听,道:“我带着爹留下的三位大理寺大人一起去查。”
俩人都看向承启,等着他做决定。
卫承启点点头:“要是这些生意人跟沈谦之真有往来,怕不会只是几个人,景澄,你带人去查时要小心。”
“知道了,我明天就启程。”殷景澄道。
满星寻思着真要查往来,不止青州,豫州周围的地方要波及。
就在众人说着话时,一名护卫匆匆进来禀道:“老夫人,三位大人,一名叫武鼎的公子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