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自不用多说,除却圣阳之气的作用以及他的技巧,再加上阿行天禁欲几十年终得解放,今日后宫之变化可说是在他的掌握,亦在阿行天的接受范围。
也就是说,任凭后宫如何混乱糜烂。
阿行天未曾因此而乱了朝政。
关键让他想不通的,在于:如老轩辕这般老奸巨猾,怎会联手陀老僧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想必阿行天也是为此而烦忧。
毕竟正是老轩辕的失误,令朝堂在短短数日内严重分化。
后来灵光一闪,意识到老轩辕此生皆逃不离‘功名’二字。
事实非常的直观。
秦九川逃京。
袁与轩辕被贬为布衣。
阿行天暂时保住了袁与轩辕,又以右相陆行监督刺激,意在于令袁与轩辕罢手言和。
殊不知右相陆行位高人轻,根本压不住袁与轩辕,以致朝中大臣摇摆不定,乱象立现。
后来无面大胆现身。
监察司应运而生。
袁与轩辕并府合司,共查无面。
其中意义,在于谁先抓住无面谁就能恢复昔日荣光。
说来阿行天确有急智。既然止不住袁与轩辕斗狠,便给他们这个舞台出来明着斗。而后勒令不许暗枪厮杀,便是想让袁与轩辕斗得长久些,如此确实也能教此二人稳住朝堂。
谁曾想。
袁与轩辕明合暗离,分抓无面,斗得比阿行天想象的要凶急。
恰好,陀老僧认定韩昭就是无面枭主。
老轩辕自抽身而出,令袁自忠独领监察司。
而他自己则是暗中联合陀老僧,欲擒他韩昭行以贼先擒王,顺除旧朝余党,即一箭双雕,一人一功即可重归大位,同时为国解忧排除祸患,甚至有可能因此功成留青史。
到那时候,他韩昭死了,阿行天再宠他也没用。
因为老轩辕若成事,自也是先斩后奏。
说实话想明白这一节之后。
韩昭不禁也想,如果换做他是老轩辕,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费力的,不讨好。
成大事者,当断则断。
毫无疑问他韩昭就是无面枭主。陀老僧没错,老轩辕也没错,只要斩了他,不论如何朝中各派都言无可言,自是大功一件。
这可比抓一两个无面交差来得更有分量。
然而。
他们都小觑了无面。
老轩辕甚至为此以布衣之身募集了大批江湖野客,早已准备好联手陀僧与无面一决高下。
可惜他忘了,他已老了。
如今世道变化之快,快在于裂变。
即是裂变,则重在迅捷应变。
而曾经助轩辕成就功名的稳扎稳打,老派谋算,已然失效。
轩辕筑高墙,乃一砖一瓦一层一环,垒起来的墙密不透风,可令其数十年根基屹立不倒。
然而韩昭拆墙。
只需拆他最底下这一层。
只需要借用阿行天对他的宠爱,逼轩辕背上刺杀皇族的死罪。
此后,袁与轩辕的互咬即发挥作用。
左相袁自忠不会放过此等机会,自会联合右相陆行,以轩辕近来曝出的脏事一并,一参到底直至杀灭轩辕。
现在朝堂上一方局势可见,轩辕已无力回天。但关键在于杀了轩辕之后,袁自忠亦无法一家独大。转过头来,袁自忠和陆行这两位左右相,即将决死。
届时,朝堂将更加混乱。
而这才是令阿行天疲惫的根由。
别说阿行天了。
想到朝堂上这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韩昭亦深感空虚。
明明没有亲自出手,明明没有奋力的挥刀,可当事成之后松了一口气才发现,原来花的力气比以往更多,更费心力。
哪怕现在,他仍下意识的防备。
就不得不想着,老轩辕是否还有翻身的可能?
说实话这比对付陀老僧可怕一万倍。
特别是老轩辕一垂垂老矣的老头子,说舍身就舍身,说挡刀卖苦肉就直接飞扑赴死,其心性与急智也是令人胆寒的。
如果没有阿行天的这一份偏爱。
老轩辕这一扑以及舍弃五叔的断尾之举,足以令轩辕起死回生。
说来简单。
但其中的水却深得可怕,其中有一最直观的人伦道义,即‘没有谁能够堂而皇之地将一位拼死挡刀的老人怒斥为凶徒’,更何况这位老者还是朝中顶了天的元勋老臣,与天子君臣莫逆数十载。
他这拼死一扑,可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就在那一夜,那一瞬,他当机立断,赌的就是一个重伤不死。
只要不死。
只要阿行天以此信他留他。
他伤愈醒来即是大好局面,一觉扭转乾坤。
想着这些心术算计,韩昭不禁唏嘘摇头。继而低头看向怀中的阿行天,脱口问道:“小狐儿,你想不想换一种方式,活得轻松些?”
然而没有回应。
阿行天早已睡得香甜。
如小猫儿般,蜷缩着,依偎着,毫无设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