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雍说,我不会帮你。
韩昭说,你也不会拦我。
赵雍问,陛下可安好?
韩昭答,正在东都安养。
赵雍指出东面玄军不敌西面,因西面守军常有仗打,特别是西北蛮荒之地还有一支苍云军,长安府内还有一支神策军。
韩昭笑笑讲说江南方便是最好的练兵场,南朝隋军将解北朝之争。
赵雍品了好久才点点头,道了一声:“好魄力。”
驻守帝宫数十年,作为龙唐九大玄将之一的赵雍每天闲着没事做就鼓捣沙盘,而这沙盘越做越大,局中地貌也越来越广,所看到的天下走势就更清晰。
在他看来,北地战乱将由西方起始,扩散至东方。
由于北地疆域比南方广数倍,一旦爆发战争就绝对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平定,并且北地之争多半是玄军内战,后有义军趁乱起势,只会越打越乱套。
而南方则不同。
南方局势相对简单。
只要能在短时间内击破诸王联军,南方可定。
韩昭在这个时候南下复朝,不光是抓准了时机,同时也是为南方百姓带来一份福报,前提只在于他能不能成事。
这些事情赵雍没有讲出口,只明确了袖手旁观的态度,以及些许自顾自的解释:“如今这乱局,圣旨已不可轻信,老夫一生所遗唯有这帝宫,守了大半辈子的宫廷啊,到死也不会撒手的。”
“另外的原因,是三皇子来在了东宫养病,关于公主府的事他都跟老夫讲了,听到你来,他日夜惶恐……”
赵雍没能说下去,他沉吟了片刻才改口说道:“今夜,宫中任你走动,天一亮,你就离开,老夫当你没来过。”
说完,赵雍拎起炉子带上酒,就走了。
守在帝宫中的禁军,也在顷刻间收队离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韩昭独自在乾阳殿前坐了许久,直到回头瞧见不知何时立在身后的平京,他才隐约理解赵雍这番退走的深意。
如今天下,有两个天子。
赵雍和其他玄军一样,都不知道该听命于哪家圣旨。
这一点韩昭可以理解,干脆就不出圣旨。
不过赵雍说到三皇子在宫里,就像是送了韩昭一份礼,这份礼的意义比较耐人寻味,但不论如何,这一刀是免不了的。
就在韩昭取刀的时候,那名卧底兄弟鼻青脸肿的回来了。
他穿着脏乱的单衣凌乱着头发,提着一把刀就来了,然后脸上的笑灿烂得让韩昭心里发怵。
他笑着说:“末将…哦不,草民马岱,为公子路引东宫!”
见过被革除军职的,没见过被革职后还这么开心的。
不过,想到他是王秀娘安插的卧底,韩昭也就没什么过问的。
最后只问了家在何方,家里几口人,想要什么赏赐之类的。
马岱实诚得很,转头便笑说日后向同赵雍一样,为大隋镇守三宫。
意思就是想当禁军统领。
口气不小,志向也大。
关键是敢于做卧底的人魄力也足,命也豁得出去,这样的人如果都不是人才,韩昭也不知还有怎样的人可用。
“现在答应你未免有些早,且看你日后战功。”
“总不能你跟赵雍说上两句话,我就许你天大的好处?”
事实上马岱也确实没做什么,只是豁出命来跟赵雍自曝身份而已。
赵雍老将心已软,对待同袍兄弟自然宽仁,王秀娘多半也是知道马岱死不了才敢叫他向赵雍摊牌。
马岱自知根由,当下就不敢再多索求。
直到东宫。
走在两殿四院的庞大宫区中,韩昭忽然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了。
这里本该是他长大成人的地方,现如今走这一趟,看这一圈,反倒是有种庆幸的感觉。
深宫如囚笼,住在有龙城至少还能瞧得见烟火气。
而这里虽然金碧辉煌,却瞧不见半个人影。
来到寝殿门外,迎见殿内灯火通明,偶有宫女身影走动,嘴里碎碎念的埋怨着,随后便是不时发作的疯癫言语和打砸,让韩昭的眼神顷刻就黑了。
关于龙唐三皇子,韩昭其实很久没上心。
甚至还以为人已经死透了,不曾想,兜兜转转一年后,这位皇子倒是逃到了帝宫来避难,说来也是有点本事。
王秀娘虽然没说。
但韩昭心里跟明镜似的,龙唐三皇子之所以在江南治水时遭遇匪徒袭击,其实就是奉天的手笔。
至于为什么没杀死他,答案现在就知道了。
韩昭没有犹豫,拔刀便走进殿内。
马岱识相的在门外静候,嘴里念叨着:“老三一死,流落在外的北帝血脉就只剩老四了,李珠姬吗?”
很快,殿内传来宫女的惊呼。
还有三皇子的惊恐的呵斥:“你别过来!
!
我求求你!
上官世阳的事我真不知道,都是那娥擅作主张……”
普通一声,皇子跪地磕头连声求饶。
不过,与其说是皇子,倒不如说是落魄到家的中老年人。
虽然和上官鸯乐称兄道妹,但实际上北帝的子女年龄普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