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粗细均匀的细竹子裁切整齐,紧密排列在一起,用细线从两端一根一根固定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张细密的竹帘。
竹帘的左右两端,于梦晓用了稍长稍粗的竹棍,用来做提手。
然后,对比竹帘的大小,用细木条做成一个目字形的框架。把竹帘铺在框架里,就可以用来抄纸了。
抄纸需要用大面积的浅槽把纸浆重新溶解,在这里于梦晓用的是平时储水的木槽。
于梦晓把晒干漂白的纸浆重新放入水中溶解,按照郭平的建议,还在水里加了一点明胶。
明胶可以作为纸的加强剂,增加造出来的纸的坚韧性和保存时间。
同时,在纸浆水里加入凝胶增稠,也有利于增加纸浆纤维悬浮时间,方便抄纸。
纸浆水的浓度要控制在能够均匀流动,抄出来的纸薄厚适宜的程度。
调整好浓度,确保纸浆纤维均匀悬浮以后,于梦晓拿起带框架的抄纸帘子,从侧面插入了水底。
然后在水里慢慢把帘子提起来,肉眼可见有很多纸浆纤维挂在了帘子上。
在最后出水之前,于梦晓把帘子左右轻晃,让上面的纸浆纤维尽可能被水流铺平。
最后,把帘子提起来,向下甩干水分。细密的竹帘上,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纸浆。
抄完的纸浆还需要进行压榨,于梦晓在昨天晾晒纸浆的大石板上先铺了一层纱布,然后轻轻地把抄纸帘子倒扣在上面。
等湿纸浆转移到纱布上以后,于梦晓轻轻揭起帘子一端的长竹棍,把帘子和纸浆分离,湿纸浆就一整张转移到了纱布上。
接下来就是重复操作,用抄纸帘子从纸浆水里抄出一张一张的纸。
继续把湿纸浆倒扣在纱布上,不需要间隔,直接摞在上一层纸浆上面。
等纸浆水有点变澄清,抄出来的纸不能再用时,于梦晓一共积累了37张纸。
下一个步骤是把纸浆里的水压榨出来。
在最后一层纸浆上面覆盖一层纱布,再盖上一块大木板。
再往上面压上重物,于梦晓用的是一块大石头。她没有去叫郭平帮忙,自己一点一点把石头推过来,搬起来盖在了木板上面。
纸浆的四周瞬间溢出了大股的水流,但是很清澈,几乎没有细碎的纸浆纤维在里面。
压榨两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晾干纸张了!
于梦晓把用来压纸的大石头推到地上,揭开木板和纱布,下面是一摞紧密粘在一起的纸张。
但是仔细观察纸张的边缘,还是可以分辨出纸张是分层的。
于梦晓把湿的纸一张一张揭下来,平贴在石头表面晾干。这个过程需要避开太阳直射,以免在纸张边缘留下水痕。
又过了大概三四个小时,造纸的全部工序就完成了!
于梦晓一张一张把纸从石头上揭下来,收成整齐的一沓。
“郭平哥,快来看看这纸怎么样?”于梦晓见郭平过来,热情地招呼他来看造好的纸。
郭平捻起一张,仔细查看。造好的纸质地和素描纸接近,颜色微微泛黄,质地薄厚都很均匀。
郭平捏起一个纸角在指间揉了揉,纸张坚实强韧,不脆不断,质量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