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热2个小时以后,高炉运转正常。郭平认为,可以开始加铁矿石了!
说是加铁矿石,实际上是按照铁矿石和焦炭以3比1的比例装入进料斗混合后,打开进料阀门,一起投放进高炉里。
同时,也需要加入石灰石作为助熔剂,用来降低铁水的熔点,增加流动性。
并利用石灰石里的钙元素与铁矿石中的硫等杂质结合,生成硫化钙等物质,从铁水中分离出来,也能起到初步的脱硫作用。
郭平先按通用比例,加入了与铁矿石等重量的石灰石。
确保料斗内的原料成分正确,比例合适以后,郭平拉动控制进料阀门的绳子,把原料加入高炉中。
从外表上还看不出来什么变化,但郭平知道现在炉膛内正在进行剧烈的反应!
焦炭燃烧释放出的巨大热量把铁矿石都加热到了熔融态,氧化铁被逐步还原,从三价铁到二价铁,越到高炉底部,温度越是急速增加!
最后形成红热的铁水,混合着未燃烧完全的焦炭和矿渣,落到高炉的底部,逐渐积累起来。
虽然炉内已经生成了铁水,但需要积累到一定量才能放出。
郭平又加了一批原料,开始做出铁的准备。
早在预热阶段,郭平就让于梦晓在旁边的场地上把黏土和沙子混合起来,加水拌匀。
用的是郭平制作铸铁模型时用的黏土砂的比例。
炼好的铁是以铁水的形式从高炉里放出来的,如果不加准备,就会直接堆在地上冷却凝固,以后要用的时候需要再次加热锻打。
如果直接浇铸成简单的形状,以后用的时候就能方便很多,还能防止出铁口被堵住。
湿的黏土砂有一定的隔温作用,还能保护高炉的混凝土基座不被高温腐蚀,可谓是一石三鸟。
于梦晓已经准备好了足够量的黏土砂,郭平先用黏土砂在出铁口下方堆成了一个斜坡,让铁水依靠重力能够自然流下来。
斜坡两侧插上红砖,形成两道浅沿,防止铁水从侧面溢出来。
斜坡的下端同样用黏土砂做成一条长滑道,微微做出倾斜度,两侧逐渐收窄。
郭平希望让铁水自然拉长,形成长板状的铁锭。不过每一根铁锭的长度现在没办法自动切割,需要郭平站在旁边手动切割了。
滑道的末端通到一片低洼的平地上,郭平用红砖简单做了引导,让冷却中的铁锭能顺利停在指定位置。
接下来,郭平在出渣口下方也做了同样的斜坡,只是位于不同的方向,把矿渣引向一处收集矿渣的洼地。
全部准备妥当之后,郭平用属性面板检查了一下高炉内的情况,铁水已经积累到了合适的高度。
“我一会儿开闸的时候,你站远一点。”郭平叮嘱于梦晓。
“万一铁水没有按计划顺着滑道流动,落到地上或者冲开边沿滑到你场地那边,记住千万不要管它,自己躲远就好。”
“咱们现在没有像样的防护,就算有,也绝对抗不住一千度以上的铁水!什么失误都没关系,人安全就行,知道吗?”
郭平很担心没接触过工地的于梦晓低估了铁水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