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知秋听说过大黄鱼。
跟海参和鲍鱼一样,东省原来同样盛产大黄鱼。
而且东省出产的野生大黄鱼品质极好,出产的鱼胶在古代也被称为金龙胶,虽然不如黄唇鱼胶那样珍贵,但依旧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原本大黄鱼在华国沿海属于一种常见海鱼,但在50年代左右,沿海一带用敲罟渔法,几乎将野生大黄鱼赶尽杀绝,一度已经接近灭绝。
虽然这些年国内一直在做大黄鱼的培育,但迄今依旧未能恢复,大黄鱼从古代量大多产的华国鱼种,变成了如今一鱼难求的珍稀海洋鱼获。
特别是野生大黄鱼,基本上市场上难得一见,绝大多数都是养殖的大黄鱼,不管是味道还是营养价值,相距野生大黄鱼都差距甚远。
夏知秋之前就听胡叔他们提起过,东省前两年有个渔民捕捞了一条长达76厘米、重7.17斤的野生大黄鱼,被人以7.2万元的价格买走。
差不多折合一斤万元左右,但就这,还有市无价。
市场上的野生大黄鱼基本上难得一见,更何况是超过2斤以上的多年生大黄鱼了。
思索着,夏知秋朝着这片资源光点,在海水中快速的朝那边移动。
「水下适应」的特性比想象中更强大,夏知秋在水中游动的速度很快。
不到一会,就到达了虚拟地图上大黄鱼资源点的位置。
只见眼前的深海之中,一大片金黄色的鱼群,在海水中自由游动。
这个鱼群数量极多,保守估计得用万条来做计算单位。
夏知秋面对着整个鱼群,就好像面对着一座大山似的。
无数金黄色的小鱼,以不同的方向排列得满满当当,在海水中游弋着。
透过镜像水域中特殊的海水能见度,能看见这些大黄鱼身上鳞片反射出未知光源的点点金色鳞片,将这一大片海底,都映射成了淡淡的黄色。
这些鱼群当中,绝大部分都是1个手掌长的大黄鱼,都是小型的大黄鱼,估计是这几年捕捞保护之后,重新繁衍出的鱼苗。
整个鱼群当中,只有领头的鱼群当中,有一些个头较大的大黄鱼,差不多都是几十厘米长,最大的应该超过了半米,这些应该就是之前在海洋捕捞之中的漏网之鱼。
面对着这么巨大的大黄鱼群,夏知秋发现自己有些抓瞎。
水藏空间内的资源跟石藏空间不一样。
因为是活物,而且会游动,如果通过摄物直接将鱼群射去到现实世界,意义不大。
因为在现实世界当中,这些鱼群也是出现在海洋中,会快速的游走,不会停留在原地等夏知秋捕捉。
倒是可以考虑回头直接在桃花岛周边海域建立有护网的海洋渔场,然后再将需要捕获的鱼群通过摄物放入现实世界的渔场当中,再安排人进行捕捞。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夏知秋遇见这一批大黄鱼,只能想办法用随身带的抄网,试试能不能抓到几只大黄鱼回去过过嘴瘾了。
将一个抄网中的鲍鱼和海参倒进一个网兜中,夏知秋拿着抄网朝着鱼群游去。
大黄鱼群见夏知秋游过来,纷纷散开,好在夏知秋在镜面水域之中活动很灵敏,迎着最大的那几条大黄鱼就游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