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剩下的灾民,可以在周边建村,分给他们土地和建房的木料。”
“而对于,帝都所有富足的城池按照分配的限额,征收一定的粮食,作为赈济之用。”
话音刚落,赵枭对陈牧的办法,还是认可。
只不过,几位大臣并没有感到这个办法不错。
杨建第一个站起来说道。
“我当你有什么好办法,就这种破主意就能掺和朝政,原来还是靠帝都来救济灾民。”
“你这个办法从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灾民们缺衣少食,深秋过去,马上进入冬天,你这个办法行不通。”
边说着,边向赵枭请命。
“陛下,陈牧根本就是在这里胡说八道,让将他赶出宫中。”
其他几位大臣也点头同意。
但是,陈牧倒是满不在乎。
“杨大人,你根本就没听我把话说完,你就开始说此办法不可行,是不是太荒谬了。”
“你是什么意思?”
“陛下,小人请求陛下在朝廷中发起捐助活动,朝中为官者,不论官职大小,有钱捐钱,有物捐物帮助这些灾民。”
“这样的话,不仅能彰显陛下爱民如子,还会对我们大赵王朝定会感恩戴德。”
陈牧刚说完,杨建就站起来说道:“自大赵王朝建国以来,救济灾民都是朝廷的事,从来没有过让大臣捐款捐物的先例?”
“朝中的大臣都指着俸禄养家糊口,然而,你现在是大言不惭地让大臣捐出来。”
“你倒是可行,一个太监妻子,儿女,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难道你不为我们这些大臣想想吗?”
“你让这些朝中大臣喝西北风去啊?”
“陈牧,你真是胆大妄为!”
杨建连声斥问着,脸色气得通红。
这几个大臣都是眉头紧皱,谢青岚更是脸色无比难看。
此时的几位大臣们,看向陈牧的眼神更像是仇人一样。
陈牧依然淡定,笑着说道:“朝廷中的官员要捐助,而且地方上的官员也要捐助。”
“大赵朝的官员俸禄相当地高,哪怕是地方官员俸禄自然也不少,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
“甚至可少说是富庶之家。”
说着,陈牧看向了谢青岚。
“你们是不想捐,不是捐不出来。”
“胡说八道。”
杨建又怒斥着陈牧。
但是,陈牧根本不给杨建说话的机会。
“陛下,考验大赵国的官员忠心的时候到了,如果那位官员有钱有粮,不肯捐出,那他就是不大赵国的官员。”
“大赵国在危难之际,而有的大臣袖手旁观,这种人一旦查出,定是大赵国的奸臣。”
陈牧的话,几位大臣像是被冻住了一般。
赵枭也点了点头,看着这几位大臣。
他说道。
“陈牧说得好!我大赵朝对百官的俸禄可谓是历代之最!”
“官员们的俸禄,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数。”
“现在国家有难,所有官员必须给朕捐出来点。”
“今天就从屋内的大臣开始,谁愿第一个捐。”
这几个大臣是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没有一个想站出来捐的。
白白地给这个灾民拿出银子,谁愿意呀!
朝中的官员大多是银子越多越好,粮食就是扔了也不愿意捐出来。
甚至有很多朝中官员粮食堆得发霉,烂在自家的仓库内,也不愿白白地给人。
赵枭看着眼前坐着的这几位大臣,脸色黯淡了起来。
“难道在座的各位就是这大赵朝的重臣,号称是柱石之臣,朕让你们帮助朕捐一些粮食和衣物,就会让你们左右为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