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刘禅在迁都长安之后,就曾经与众臣商议过这件事情,为了重新树立大汉的威望,能够让天下俊杰得以归心大汉。
在长安设立三庙。
以祭拜怀念历代名将的武庙。
以祭拜怀念历代名臣的臣子文庙。
还有就是专门为儒家设立的儒家庙了。
之后这件事情也慢慢走上了正轨,诸葛亮亲自监督开始建造庙宇,同时选出最为合适的三十六人。
不过...这个过程却是慢慢进入了一个僵持的阶段。
其一就是文武三庙的建立规格,因为涉及到了儒家,也涉及到了许多事情,这个规格当然不可能小,但也不能非常过分。
毕竟大汉的皇陵和宗庙就在旁边呢,这是大汉的脸面。
除了选址和建造之外,还有就是人员的名单,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其中为儒家建立的文庙是最为简单的,因为这本身就已经存在于曲阜之地了,只需要和孔氏打一声招呼,不让对方误会就可以了。
礼记之中已经记载的非常明白了,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诸葛亮以大汉学子方便拜祭先圣孔师为由,请出孔家之人前来督造,然后在原有的孔庙名单基础之下加上一些诸如董君等儒门先贤就可以了。
对此,宋国公鲁国孔氏当然那也不会有任何意见,反倒是倾力配合。
但在名臣与名将的名单之上可就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爆发与冲突了。
首先是武庙之中白起是否需要考量其杀戮过重,之后是文庙之后是否将秦商君商鞅放在上面。
前者引发了诸如魏延等武将的怒斥,扬言一群酸腐误国,骂得格外难听。
只有后面那个就是大麻烦了,因为上一次讨论商君与秦法的时候,一群名士直接把太祖高皇帝都给请出来了。
一句“商君有功,秦法非严,那太祖高皇帝是乱臣贼子不成?”
直接让那场争辩差点掀翻了朝堂。
这一次更是如此,孟光直接在朝堂上差点动了手,一会儿高举太祖高皇帝旗帜,质问对方太祖高皇帝到底是不是乱臣贼子,当年的反秦到底是什么性质。
再一会儿又反跳对面,表现的更加的凶狠,直接将大汉延续秦律抬了出来,质问对方这是不是将错就错...
那个时候刘禅并不在长安,但朝堂之上没一个人敢随便搭话的,最后还是诸葛亮叫停了这件事情。
毕竟再说下去,太祖高皇帝英明不保了。
不得不说大汉的儒家的确是生性,那真是不把自己九族的命当命,性子被激起来了之后,那真是什么话都敢往外面说的。
最要命的是,刘禅后来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还继续给诸葛亮添乱。
“武庙...难道相父不能入武庙?不是名将?”
“名臣?相父从治理蜀地到治理天下,这偌大的天下哪个能够比拟?”
“按照朕的意思,武庙主祭朕的相父,文庙主祭朕的诸葛丞相,不妨和孔家商讨一下,朕觉得相父也是一位儒道大贤!”
这几句话算是彻底让这件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诸葛亮更是直言活着的人,尽可能不入此中名单。
陛下更不许参与此事!
诸葛亮主动放弃了这件事情,甚至主动放弃了进入文武庙的荣耀,但是刘禅因为这条命令直接将这件事情干脆给搁置了。
“没有相父的文武庙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