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长安论道有了一个极好的开始,整个长安都因为这件事情变得热闹了起来。
甚至就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些长安黔首民夫,在从田垄之中回家的路上都会去看一看,听一听,虽然他们可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但这对于这些普通的黔首民夫来说,仍然是一个极好的去处。
尤其是刘禅并没有拒绝他们进入这里,甚至还专门给他们在外围开了一片场地,让他们可以一起看一看这场属于大汉的盛世。
而且还专门找了一些学子给这些黔首百姓讲解里面说到哪里了,并且为他们解释这是什么意思...
刘禅这么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厎,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可以做而已,同时也想要做到与民同乐。
至于百姓们喜不喜欢看这个热闹...这对于刘禅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在意。
毕竟长安的百姓日子过得还算是可以,不至于随时都会饿死,这喜好热闹的天性也慢慢显露了出来。
让这场盛事变得更加热闹了起来。
但刘禅仍然在这盛事之中,看到了几处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几个...就是那个角落是怎么回事,别的地方都是如此的激烈,那几个高台倒是颇为安静。
去看看那几个高台是做什么的!”
如此热闹的地方,突然出现了几处安静的角落,虽然很少,但还是让刘禅大为震惊。
而在刘禅刚刚点出来了几个角落之后,突然回过头来就看到了一个熟人。
“元凯什么时候回来的?”
此时在刘禅的眼底方向,杜预也正在某处高台之上和面前的一名士子不断争论,看他们的架势似乎比嵇康和阮籍那几个台子还要热闹。
“这儒玄之间的名教与自然相争也就算了,这元凯...他什么时候回来的,这一回来就跑到这里来了?
去看看和元凯争论的是什么人,能够将元凯说到这个地步,不容易啊。”
刘禅的一些老毛病又开始犯了,他可是很清楚这一次的长安论道不仅仅有曹魏的臣子,还有许多在野之人。
若是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可用之人,他也是极为开心的。
人才嘛...当然是越多越好了!
听到了刘禅的话语,一旁的宦官也是立刻飞奔了出去,将那里的情况全都打探了出来。
“陛下,如今与杜将军对论的是一个叫做张斐的年轻士子。”
“年轻士子...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子,他们在争论什么?”
“论礼法之道。”宦官很是机灵,将刘禅想要知道的事情都打探出来了,“此人以王政布于上,诸侯奉于下,礼乐抚于中为宗旨。
他觉得法律应当体现出“礼乐”的精神,由国君统一制定、颁布,臣民无条件地遵守奉行。”
“这倒是个纯粹的法家之人。”刘禅听到这句话之后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法家之人需要的就是为帝王而做事的人。
这小子倒是有点纯正法家的味道。
所以他喜欢的是礼乐崇于上,刑法闲于下?”
“陛下所言极是,他似乎就是这个意思,而杜将军则是觉得应该纳礼入律,礼法合一。”
“嗯...的确是元凯的性格。”刘禅听到这里也是笑了起来,“去安排一些人将元凯和那个叫做...叫什么来着?”
“张斐,但是他似乎不是很出名,小人问了一圈未曾问到他的出身和表字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