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道长们的暴打之中,那名看着年纪轻轻的难民也是只能惨叫。
不过听着他的惨叫声,似乎除了凄凉之外,也没有那么的痛苦,毕竟声音如此大,倒也不担心他被这群道长们活活打死。
而此时,嵇康与阮籍也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的经过其实非常简单,这些年大汉做得不错,无论是各地官员也都被有御史台的侍御史们监察看管。
但有时候并不是说,只要监管就能够保证这些官员真的就如此的老实,更无法保证百姓能够稳定生活。
涪陵郡的百姓本就骁勇桀骜,当年大汉没少从涪陵郡征召兵马。
但随着西北和荆州入手,涪陵郡的百姓也就不需要再继续填充军中了,毕竟涪陵郡的百姓再如何的桀骜与骁勇。
也不能和西北的那群汉子相比的。
而且还有羌胡的存在,在战场这么危险的地方,羌胡死了刘禅也不是那么心疼...
再者说涪陵郡的百姓充入军中,最后战死沙场之后刘禅再如何弥补抚恤,这也是难免会让他们的家眷心中悲痛的。
抚恤若是给的多了,之前的刘禅也扛不住。
若是抚恤给的少了...哪怕是按照大汉律给足,这也不能让孤儿寡母日后生活无虞。
所以涪陵郡的问题一直很严重,早起因为兵役过于严苛导致了涪陵郡虽然平静,但是百姓们心中有所不满。
之后刘禅为了弥补他们,减免了他们许多兵役甚至是徭役和税赋,让他们得以安稳度日。
结果涪陵郡的日子不好过,土地也比较贫瘠,那地方挨着江州这座山城,百姓们桀骜骁勇也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土地不足以供养他们。
哪怕是刘禅给他们免除了很多徭役和税赋也很难供养。
而且这涪陵县周围的百姓还不全是汉人,他们大部分算是巴人的一类分支,
当地官员即便是不贪赃枉法,面对这个局面也是束手无措,好不容易有些好处也会先行供应江州这座重镇。
这就导致了涪陵郡的日子一直很不好过,最终导致了前些年涪陵郡的百姓日子过不下去,直接有人揭竿而起,聚众造反。
但这群人脑子一热就把事情做了,但是后面如何做他们就没有主意了,然后很快就被剿灭了。
虽然他们日子过得也很辛苦,可反叛就是反叛,即便是董允也只能将其重罚。
最后还是诸葛亮发现了涪陵郡的问题,将涪陵郡大部分的百姓迁徙出来,迁徙到了成都附近。
这样做一来算是处罚了,二来也避免了涪陵郡日后的暴乱。
但这些涪陵郡的百姓本就算是罪民,如今还接连遭到了战乱与迁徙两件事情,这涪陵郡的百姓日子可以说得上是极为不好过的。
这些难民,大部分就是涪陵郡的百姓。
他们被迁徙到了成都,而成都如今一时间也拿不出太好的安置之策,而这点事情若是直接上报朝廷,让朝中的重臣们来处理。
那别说成都了...整个蜀郡的官员都别想有一个好过的。
在这个时候,这些难民就被安置到了城外,同时因为青城山上这青城道宫名声颇大,天师道在益州极有威望。
所以他们就默默聚集到了这里,而青城山上的道士们看到这群人如此凄凉,也就干脆和成都商讨。
他们之前因为青城学宫与跟随刘禅出征蛮州的缘故,得到了刘禅不少赏赐,还有着不少的农田。
这些农田其中一部分自然是青城道宫的道士们自行耕种,自给自足。
不过还有很大一部分青城道宫的人是没有办法的,他们的人员不多,享受不了,也没有人力去耕种那么多的农田土地。
之前一直是送给青城学宫的学子们去亲自耕种,作为他们的历练之地。
这一次他们将农田拿出来让这些人耕种,日后等到成都将他们安置好了再行带走就是了。
而这些人既然给自己耕种了农田,那么他们就要负责这些人的饭菜和住处,这样也让成都可以少一些麻烦,也多一些时间准备。
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
不过正所谓林子大了那当真是什么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