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这满脸无奈的样子,也是让诸葛亮忍不住露出来了一抹笑容。
“陛下之前想要用元凯是么?”
“难道相父不是这般想的?”
“....没有,亮从来没有想过用元凯,如果亮也是想要用元凯来帮助陛下执掌朝堂的话。
那么就不会借助洛阳之事将其抹去所有的官职和过往功劳的。
而且元凯的能力足够,但是他的性格却做不到这些。”
“相父这是....”
“陛下觉得元凯能力如何?”
“那自然是毋庸置疑了!”刘禅这句话说的相当肯定,“且不说元凯是相父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弟子。
就说这些年,元凯的能力和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
带兵平定江东,他让出了首功给王濬,但仍然是功勋卓绝,而且率先对江东开战。
之后平定天下也是最先解决掉钟会,带兵攻杀到洛阳周边的。
而且这些年他对我大汉的制度,律法乃至地方治理上都有极大的功劳。
交州如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有百余学堂能够教导交州百姓,还有大片的屯田之地,开垦土地十万余,还有兴修堰塘,疏通河流,建立桥梁...
交州的百姓都快要将他供起来了,此功劳我等都看在眼中,朕自然也不会忘记。
而且还请奏朝廷要整顿吏治,考课天下官员,六年考课着优选拔,有才者上,无能者下,为非作歹者皆杀之!
律法上更是重新整顿了大汉律,张斐在汉中试行效果着实不错,御史台的人现在也是赞赏有加。
就连如今被罢免了所有官职,他都准备重新编撰修缮历法...”
刘禅说到这里的时候,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杜元凯,的确是给他的惊喜越来越多了。
天文地理,教化治理,带兵打仗,著书立传...这家伙好像就从来没有不会的。
实在是...了不得啊!
不过刘禅的兴奋,换来的只有诸葛亮的一阵叹息。
“陛下说的不错,相比较于幼常的功劳不够,性格太过于偏激,伯约的不善朝堂之事,元凯的确是...的确是更加完美的弟子和臣子。
文武兼备,而且都是上上之选,天赋上即便是亮也倍感吃惊,这些年的功劳和成就,那也是毋庸置疑。
可是...陛下知道为何元凯明明有着这般能力,但是却一直没有走到我大汉的朝堂重臣之位么?
哪怕是他已经立下了泼天功劳,但却屡屡和朝堂失之交臂。
陛下可明白为何?”
“....他是相父的弟子,相父自然是要对他更加的严格。”
“就算是严苛,他也足够了,他的能力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他的性格,乃至于...他的出身都会成为很大的一个问题!”
诸葛亮说到这里的时候,神情也变得更加的没落了几分。
“其实亮并不喜欢以出身论,但...有时候这种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亮之所以能够以琅琊诸葛氏这么一个...并不算是太好的家世走到这一步,其中除了才华本身之外,还是因为先帝和陛下的两代帝王信任。
更加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我等从无到有,不仅仅是亮,还有云长,益德,子龙,宪和,公佑,威硕...我们都不需要有太好的出身。
跟在主公的身边,就是最好的出身。
中途有麋家投入其中,也有士元带着荆州的不少人加入主公,后面有了东州,益州两个势力...
当这个时候,我等就被归于主公当年的元老,甚至这里面,亮到底是算元从还是算作荆州,也一直是一个让人讨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