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对的么?”
“.....”
诸葛亮看着面前的刘毅,并没有因为他的沉默而停下自己的言语,相反他的言辞越发的激烈。
“当年亮明知道孝直所做并非正确,但因为孝直对于大汉,对于昭烈皇帝太过于重要,所以亮对他所做视而不见,这必须做,但却不对!
当年夷陵之后,先帝还是太子,前往江东之地,只身进入险地争取时间和机会,南中暴乱,我大汉岌岌可危。
为了安抚牂牁,亮明知道常欣无罪,只是做事有些鲁莽而已,但仍然将其数个子嗣送到了牂牁,亲手害死了他的孩子。
这件事情,就算是写在了史书之上,也会说老夫是一个枉顾他人性命的奸佞。
老夫,也认,因为当初的老夫着实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北伐途中,军中器械出现了严重贪腐,老夫亲眼所见,但最后事情却是不了了之,老夫也认!
因为老夫很知道,当初是昭烈皇帝刚刚驾崩,我大汉再次出现动荡,老夫需要益州等地的豪族稳定局面,不能让大汉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所以,老夫严查...却没有追究到底。
这件事情,史书之上也会说老夫执政不严,老夫也承认!
但是你要是询问老夫后悔当年那么做么,老夫不后悔...日后史书之上或许会记载老夫很多事情。
或许后人会怒骂老夫无能,说老夫手握大汉权柄,是个权臣,说老夫草菅人命,乃至于...徒有虚名,老夫都不在意。
老夫在意的是,这一生老夫未曾做过任何一件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
仲雄...现在你可否告诉老夫,刚刚说出那句不懂大局,你日后可会后悔?”
“.....”刘毅看着面前的诸葛亮,听着诸葛亮刚刚说出来的那些话语,最后看着诸葛亮那双老迈却丝毫没有浑浊的眼睛,无奈低下了自己的那颗头颅,“下官...下官...愧疚!”
“你无需愧疚,是老夫愧疚,是大汉愧疚,是我等...对不起你!”
诸葛亮再次开口,这一次他已经走到了刘毅的面前,然后缓缓拍打着刘毅的肩膀,然后轻声和刘毅说着。
“你是这般的性子,你本不该做出如此事情,不敢说出这些话。
是我大汉没有保护好你,才让你最终选择了低头。
世人常说,在这天下做事,背后总是要有个靠山的,有人的靠山是帝王,有人的靠山是家族,有人的靠山...是这朝中的权贵。
但是却没有人说过,自己背后的靠山...乃是这大汉的律法,是这天下的良心!”
“......”
“当年先帝力排众议,坚持将御史大夫从朝堂提了出来,为董允设立了御史台,让本来止步于九卿的董允,直接坐到了和老夫平起平坐的那个位置上。
就是因为先帝很清楚,董允脾气暴躁,性格执拗,但他却是这个天下的良心。
他立足于朝堂,从来不依靠任何人,他依靠的就是这大汉的律法,这大汉的公正!
谁都可以讲人情世故,讲大局,讲规矩,但...我大汉的御史台,什么时候需要讲这些了?”
“丞相....”
“从今日起,你继续做你的御史中丞,你继续执掌御史台!
三日之后,老夫会再次上朝,但是老夫希望三日之后,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御史台,而不是和现在一样...浑浑噩噩,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