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诸葛亮也没有完全放弃,而是从衣袖之中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卷卷图录拿了出来。
“陛下,你可知道老臣为何要提及马钧,其中缘由全在这些图录之中。
还请陛下一阅!”
诸葛亮说话间,将手中的画卷也送入了刘璿的手中,那是他这段时间搜集到的一些东西。
趁着刘璿打开画卷,一脸疑惑的时候,诸葛亮也继续说了下去。
“不瞒陛下,当年马钧在朝廷任职的时候,除了打造车架甲胄和诸多攻城器械之外。
也在民生之上有了许多帮助。
除了当年的龙骨水车和织工等事之外,改良的水排等器物也已经应用在了大汉的各个郡县。
但...陛下觉得这样就够了吗?”
“......”刘璿看着手中的画卷,看着里面算是有些新奇的玩意,慢慢变得沉默起来,“这些东西...并非是马钧的...”
“这些当然不是,当年马钧放下了所以后前去改良纸张和刊印法。
这两样东西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所以未能继续下去。
但是马钧虽然去世了,但是当年马钧留下了许多记录,也留下了许多不错的工匠。
这些工匠如今都各自归家了,他们...他们在自己的家乡之中也依旧在改良一些工具。
能力尚且不如马钧,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老臣让人去他们的家乡看过,他们打造改良的器具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如果马钧还在,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可惜了,马钧不在了,我大汉...也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会出现第二个马钧...”
刘璿此时也是忍不住露出来了一个苦涩的笑容,他似乎明白了诸葛亮的想法。
只不过马钧已经去了,大汉找不到第二个马钧了。
“大汉没有第二个马钧,那是因为当年即便是马钧,都为善于此道而深感耻辱!
如果大汉仍然不改变这种局面,那么天下想要再出现第二个马钧更是不知道何时了。
只有让大汉的子民不再畏惧此事,不再为善于此道而深感耻辱。
我大汉才可以出现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无数个马钧!
既然陛下说无法给马钧足够的死后殊荣,那么...还请陛下给天下匠人一个保证!
以朝廷的名义,下令赏赐所有改良我大汉农具,工具等物的匠人。
许以爵位,官职,土地,钱财....
老臣相信,只要朝廷以身作则,我大汉一定可以让大汉的天下日新月异不断进步。
到了那个时候...大汉的天下才可以完成一个真正的循环!”
“大汉有了足够完善的工具,可以织出更好的布匹,可以生产出更精美的器具,可以拥有更多的商贾。
无数的百姓可以在土地之外,寻找到更多的出路,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财来作为自己的底气。
钱财可以买到平价的粮食,朝廷就可以稳定那些百姓的民心。
或许整个天下做不到这样,但只要有一个开始,大汉就可以沿着这条路一步一步走上去。
只要脚步不停下,我们总归会走出来一条....真正适合大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