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陶将军能力不俗,老夫若是能够回转长安,也会举荐将军,日后将军还要好好为大汉效力才是。”
“末将多谢丞相!”陶璜听到这些话也是立刻露出来了笑容,但下一刻看着诸葛亮手中的帛书,依旧还是有些迷茫。
“既然不是考校...那丞相为何如此在意这些山越之人?”
“老夫看的从不是山越,看得...乃是当年的天下奇才,孙仲谋!”
诸葛亮说完之后,还将手中的帛书缓缓放到了面前的桌案上,脸上忍不住的发出来了一阵的感慨。
“孙仲谋...若非是他性格反复,以他的能力,当真是一个天下奇才,真正的奇才。
千古再难寻此等之人了!”
“丞相这可是说笑了,孙仲谋不过是战败之人,天下耻笑此人者数不胜数,如何能够当得起丞相如此赞誉?”
“天下耻笑的乃是他短时间反反复复的德行,而非他的能力!
不提这江东之地,在孙权的治理下实力大涨,甚至还开拓了诸多海路可以往返各地。
仅仅是这山越...用山越其力,收山越之心,恩威并施,让山越即便心中有所忧愁,也无法再次生出叛乱!
反观老夫曾经亲自治理的南中,这些年叛乱也算是层出不穷了。
早年的刘胄,还有一个不小心放回来的李承球,还有大大小小的诸多叛乱。
当年老夫本想让他们就近安抚,然后将一部分的精锐进入成都附近。
前前后后迁徙了数万户,的确是避免了南中出现太大的混乱。
但近日看到孙权对待山越的态度,也不得不感慨...虽然老夫无法像孙权那般如此的决绝。
但仍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了不得...着实是了不得!”
诸葛亮再次发出来了一阵感慨,然后带着笑容将面前的帛书直接慢慢合上,然后看着面前的陶璜说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发现。
“当初老夫想着要尽可能减轻南中的伤亡,避免他们太过于奔波。
一来是先帝宽仁厚重,不想南中死伤太大。
二来也是因为当初大汉没有那么多的大将可以不断在南中驻扎。
这些年也就是马忠在南中的时间多一些,其余时间诸如黄崇,霍弋虽然也有些能力。
但说到底他们都不足以将南中彻底稳定,朝廷也给不了他们如同江东的机会。
从这些帛书之中,江东先后派出了诸如陆逊,贺齐等诸多名将!
这些人前赴后继的去处理那些山越,一次次征战,找到了最好最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些山越。
当然,这个办法或许不是真的最好。
但...最起码在那个时候,在江东,在孙权的江东,已经是最好最好的办法了。
老夫常常在想,现在我大汉已经有了足够的粮草,有了足够多的兵马和将领。
那能不能像江东一样,将南中的蛮夷,当成江东的山越一样。
不断去将他们迁移出来,分散到各地,进入军中,对外厮杀,将他们消耗也消化掉。
老夫...当真考虑了好久了。”
“....那丞相可有了决定?”
“没有,一直都没有决定,因为老夫知道,这对于那些蛮夷之人来说并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