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说出来的这些话刘璿并非是不清楚。
就如同杜预所言,他当年也是大汉的太子,而且还是当了很多年的那种太子。
不敢说大汉十三州走了一个遍,但最起码军中地方,他也是都呆过的。
对于大汉地方上的许多顽疾和问题,他是真的清楚。
当年大汉的税收一直都是一个天大的麻烦,随着大汉的光复,随着大汉的土地越来越多,税收也就越发的混乱。
其实这也正常。
就说当年大汉只有一个益州的时候,成都平原与涪陵就不是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方。
而涪陵和南中却又完全不同。
还有人走地还在的汉中,人在地在却什么都没有的牂牁...
当年仅仅是一个益州都有如此多的问题,每一个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甚至不是因为官员的治理,仅仅是因为独特的地貌就有所不同。
更何况如今大汉是占据了整个天下,那麻烦的地方就更加的多了。
加上当初的大汉百废待兴,钱币完全没有流通的意思,整个天下都快要退步到以物易物的老时代了。
而当年司马家拉着整个河北乃至青徐世家并入大汉,这最后一刀让大汉可以轻松拿下天下。
可同样是这么合情合理的一件事情,直接导致了大汉的世家势力几乎是陡然增长了数十倍。
这种局面...当初曾有人说,大汉一举收纳北方士族好比是当年始皇帝鲸吞六国。
当然这并不是将刘禅比作始皇帝,而是说了两者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步子跨的太大了。
当年始皇帝青前面五代明君也才将大秦稳步提升到天下真正霸主的地位上,国力乃至国土的增长虽然不少,但终归还是有限的。
但始皇帝鲸吞六国威猛霸气,但换而言之...当初连察举制度都没有的大秦怎么合理的安排六国的土地,所需的官员...
秦法又严苛又宽松的结局就是因为如此,而大汉在关键时刻一举吞了整个北方的士族。
好处就是大汉得到了大量的人才,快速稳定了天下。
但...从世祖光武帝到先光文皇帝这三百余年的时间里,大汉都没有学会怎么和那些越发强大的世家豪族更好的相处。
百废待兴的大汉一下子吞并了几乎整个曹魏的豪族世家,这种时候大汉也就越发的捉襟见肘了。
现在靠着先帝,丞相还有刘璿以及刘郅三代四位君臣的压制,才让大汉的世家豪族一直归于稳定。
可如果继续这么折腾下去的话,刘璿也担心大汉会走当年的老路。
他更加担心的就是,大汉会走向一条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老路出来。
就如同现在刘郅奏疏之中所说的问题。
“当年丞相设立统一税赋,是为了让钱币回归百姓生活,也是为了避免不公平。
可大汉的铜矿也并非是很富足,依靠朝廷支撑的国商才让钱帛不断在天下流通。
可是朝廷也依旧需要积蓄足够的钱财用以日后。
而百姓手中的钱财也需要流通才好,南方靠近海外,加上南方之人头脑更加灵活。
钱财积蓄尚且还算富裕,可是北方有所不同,北方背靠胡人所在的塞外草原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