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年,人竞相食!
这是一句经常出现在史书和典籍之中的话语,仿佛在告诉着所有人,当年的苦难是有多么的悲怆与痛心。
同时也在告诉着所有人,不要对一群互相吃自己孩子的人讲究什么德行,甚至不要讲究什么律法,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当年的刘病其实也是被养在民间的,而且还算是相对富裕的蜀中,但有些事情刘病也是看的非常真切。
他不否认这天下的苦命人很可怜,而且也不否认很多黔首民夫,明明自己过得并不如意,但仍然是见不得他人疾苦。
吃百家饭才能长大的孤儿,兄友弟恭的穷苦人家,勤奋努力,心中怀抱希望的寻常百姓...
这些人都让刘病知道了大汉的子民是这天下最好的百姓。
可同样也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能说不善,只能说...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心思。
如果让他们找到了机会和漏洞,他们会想尽办法多占少出,哪怕是给朝廷缴纳赋税,他们也是想着各种办法减少缴纳,从而让自己得到的更多一些。
对于这些人,刘病并没有认为他们哪里做的不对,想要让自己活下去,想要让自己活得更好,这本就是人之本性。
青城道宫除了有那些追求长生之术的道士之外,也有着非常浓郁的玄风,他们同样在追求人之本性。
而在他们的身边,刘病很早就知道了什么叫做人性本贪,甚至都与教化无干。
而刚刚冯紞的话语他也是非常明白的,大汉离不开这些世家豪族,地方豪族,就是因为需要利用他们帮助自己治理天下。
说得更加直白一些,就是需要让他们去帮助朝廷收税!
如何治理百姓,如何让地方百姓安居乐业,或许在大汉的皇帝心中恐怕都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将天下百姓手中的税赋收到朝廷的手中,这才是大汉皇帝应该在乎的事情。
哪怕是当年先帝和丞相一直说要压制那些世家豪族,都没有说过要让他们消失,因为大家都很明白,消失之后还需要另外的一支势力帮助自己去收税!
到时候用谁?
地方官员,宦官,亦或者是什么其他人?
到时候这群人该有的问题他们全都有,这些人现在已经没有的毛病,这些人也会有,而且会更甚,还不如压制下去,暂且为之不变。
就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当刘病将自己放在大汉宗亲,皇子,甚至是储君乃至于未来皇帝的身份上,他需要考虑的也同样是这个。
他要让大汉强盛,要让大汉兵精粮足,要让自己可以教化四夷,开疆拓土,当然...他也要让自己地位稳固。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一点就不能放弃,那就是大汉的税赋,他需要大汉的税赋稳定交到自己的手中才可以。
这一点,他和已故的太子就不是一类人,虽然他很尊敬那位太子,但他并不认可那位太子的很多想法。
在他看来,君王才是大汉的根基,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要围绕着大汉的帝王来做的才可以。
而且不仅仅是如今的臣子,还有蛮夷,胡人...